心理

9 posts

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心理治療

Dream咱們來討論一些比較學術性的話題吧!那些一聽到「學術」兩個字就開始頭痛的人可以跳過此篇。不過我會盡量避免使用艱深的學術專有名詞。

我從很年輕的時候就對心理學非常有興趣。雖然我大學讀的是醫學工程,但是其實我考大學的時候最想要讀的科系是心理系。記得從國中開始我就很喜歡讀遠流出版社的大眾心理學叢書。進了大學以後雖然沒有如願進入心理系就讀,但是我還是常常閱讀心理學相關的書籍。當兵的時候,當別人都在休息看電視的時候,我卻一個人抱著厚厚的普通心理學教科書在旁邊畫線做筆記。別人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心理學,我也答不上來為什麼。總之,我就是喜歡。退伍之後,感謝上帝的恩典,讓我如願到美國讀了心理諮商,算是了了一番心願。後來博士班雖然沒有繼續主修心理諮商,但是我的研究方向其實一直跟心理學的領域相去不遠。

社會學對我來說可就陌生了。一直到讀博士班以前我對社會學都沒有什麼概念。我以前甚至以為社會學(sociology)跟社工(social work)是一樣的。這種情形一直到我開始寫博士論文後才有了轉變。
Continue reading

漫談心理諮商(Counseling)留美

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美國讀了一個心理諮商的學位之後都來問我要怎麼樣才能出國讀個心理諮商的學位。趁著我現在正在放寒假,就來給你們寫一寫吧!

我把我出國念心理諮商的經驗分成幾個部分來寫:

  • 為什麼要讀心理諮商?
  • 美國的心理諮商研究所讀些什麼?

為什麼要讀心理諮商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實際上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依我的觀察以及我自己的經驗,大部分讀心理諮商的人在第一年的學習過程中要花很多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等 到你畢業成為了一個專業諮商員,這個問題仍然會常常縈繞在你腦海裡。我這裡說的「大部分讀心理諮商的人」不是說大部分到美國念心理諮商的台灣學生,我說的 大部分包括美國本地的學生。

所以,為了幫助你自己早點進入狀況,最好現在就開始問你自己「為什麼我要讀心理諮商?」

標準答案A:「因為我想要幫助別人」– 這是一個最常見但是未經深思的答案!

幫助別人的方法有很多種,你可以做生意賺大錢然後捐給慈善機構-這是幫助別人的一種方法。你也可以去從軍保衛國家-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方法很多,為什麼你選擇要成為心理諮商員呢?當我一問這個問題,最常聽到的答案有兩種:

第一、我想讀心理諮商因為別人常常跟我傾吐心事。
第二、我想讀心理諮商因為我曾經被心理諮商員幫助過,而我也想用這樣幫助別人。

讓我們仔細的來檢視這兩種說法:

第一,有些人想讀心理諮商因為他們覺得別人常常跟他們傾吐心事。但是,聽別人傾吐心事跟成為心理諮商員中間還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別人跟你傾吐心事可能是因 為你是一個很好的聽眾。沒錯,成為一個好的聽眾是成為一個好的心理諮商員的必要條件。如果你不懂得聆聽你的個案,你是沒有資格成為一個好的諮商員的。但 是,別人的心事偶爾聽聽可以,如果要你每天都聽別人告訴你他對家人如何的不滿、別人如何的虧待他、或者他昨天又聽到一個聲音告訴他從關渡大橋上跳下去,如 此一般一天至少五次,一個禮拜至少五天。有的時候如果值班你還得要24小時待命。你可以想像這樣的生活可不是聽聽別人的心事而已。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在一開始決定要投入心理諮商的這一行的時候,其實為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幫助別人其實有很大的滿足感。當你看到你所幫助的人從原本的景 況中獲得改善的時候,你不但會覺得滿足,還可能會有小小的虛榮。我並不是說這有什麼錯,因為每個人都必須要從他的工作上得到一些滿足感。但是,當你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對於滿足感的需要或是虛榮心的需要擺在你個案的需要之前的時候,你就很可能會害了你個案而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此,每一個專業的心理諮商員都必須常常問自己,我成為一個心理諮商員、我對個案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到底是為了我的個案,還是為了我自己。

第二、有些人讀心理諮商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心理諮商員幫助過,因此也想用這種方式來回饋別人。我對這種人的建議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成為心理諮商員。」心理諮商員除了要具備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以及聆聽別人的技巧之外,還必須要有一些個性上的配合。拿我自己來說吧!當我在Denton County的 家庭暴力以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實習的時候,每天接到的都是一些被虐待或是被性侵害的個案。說實在的,我每天下班回家心裡都很難過,因為我沒有辦法忘記我的個 案。我擔心我輔導的小孩子回家是不是又被虐待了,我擔心我輔導的家庭暴力施暴者回家是不是又忍不住動手打太太了。那一年下來,我看到許多社會上黑暗的一 面,也更多的看到我的軟弱以及真實的自我。我常常感到很無力,因為我能所做的實在太有限。我教那些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他們很多人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又憤 怒,但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如何經營他們的婚姻關係,但是很多的時候他們的婚姻已經被他們弄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我看到一些家庭窮到孩子沒有飯吃,而我 所能給他們的卻又那麼的有限。我看到聽到這些心痛的事情,而我能作的只是讓他們知道我聽見了,我感覺到他們的痛。然後呢?個案離開了我的辦公室,我心裡卻 還擔心著他們。所以我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心理諮商員的。如果你不能在離開諮商室後就把諮商室裡的一切留在諮商室裡,那你會當諮商員當的很辛苦。

拉哩拉雜說了一大堆,我只是想告訴想要讀心理諮商的人:成為心理諮商員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認識自己個性上的優缺點以及自己心底最深的需要都是成為心理諮商員必經的路。

美國的心理諮商研究所讀些什麼?

雖然各校的心理諮商系有不同專長,一般來說心理諮商要讀的科目包括:

  1. 諮商理論與技術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2. 團體諮商 (Group Counseling)
  3. 生涯發展/發展心裡學 (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
  4. 心理測驗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5. 多元文化諮商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6. 統計 (Statistics)
  7. 心理疾病及診斷 (DSM-IV)
  8. 專業倫理及實習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acticum)

有一些州(例如:佛羅里達州)要求專業諮商員還必須加修一門人類性心理(Human Sexuality)。另外,依照你的興趣,你可以選修針對不同個案族群所開的選修課。例如:生涯諮商(Career Counseling)、藥物濫用(Substance Abuse)、婚姻諮商(Couple Counseling)、遊戲治療(Play Therapy-這是我們學校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的專長科目)、學校諮商(School Counseling)、藝術治療(Art Therapy)、危機處理(Crisis Intervention)…等等。

以下我就各個基本科目作一些介紹並且推薦一些參考書目:

諮商理論與技術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這門課通常是第一個學期的基本科目。從科目名稱你就大概可以知道要學的是些什麼東西了。這門課除了會介紹你各學派的諮商理論之外,也會教你一些基本的諮商技巧–例如:主動式聆聽(Active listening)…等等。有的學校把這門課開成一個3學分的課,另外有些學校(例如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則開成兩門總共6學分的課。諮商理論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就算是6學分的課也是個概論而已。你自己必須要對你有興趣的諮商理論作進一步的閱讀。

參考書目:

團體諮商(Group Counseling):

團體諮商是心理諮商的一種方式,但它跟個人諮商有很大的不同。團體諮商的課程除了介紹團體動力以及團體諮商所會遇到的特殊狀況外,也會介紹一些常用的團體諮 商技巧。團體諮商的教科書極多,並且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或是個案群常有不同的理論與技術。因此,你必須要針對你想要幫助的個案來研讀相關的書籍。

參考書目:

生涯發展/發展心裡學(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

這裡所指的生涯發展是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而不是Career Development。雖然有很多學校現在慢慢的把生涯規劃(Career Development)或是生涯輔導(Career Counseling)放進必修課之中,我還是把他放在選修部分。但是我要提醒你生涯輔導會是你諮商的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個工作。至於生涯發展(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學的主要是一個人從出生到年老所會經歷的生理以及心理發展歷程。可想而知要在一個學期3學分的課程中讀完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不可能的。這門課是你以後要常複習的一門課。

參考書目:

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心理測驗是諮商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博士班的重點科目之一,但是一般的諮商碩士課程並沒有放很大的比重在心理測驗上。心理測驗是個重要的科目,但是想在一個學 期三個學分的課去精通心理測驗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對諮商系碩士班的學生來說,學習心理測驗主要的目的是讓你對心理測驗的種類以及常用的心理測驗有個認 識。雖然如此,你還是有機會學到很多你以後會常見到或用到的心理測驗,例如: Minnesota Multiple Personality Inventory II (MMPI2)、Strong Interest Inventory、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等等。

多元文化諮商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多元文化諮商在台灣也許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是在美國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白人、黑人、西班牙人、亞裔,各種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如何幫助跟不同背景的個案是每個諮商員都必須要學習的功課。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領域中最有名的作者是Derald Wing Sue and David Sue(我們通常稱他們為Sue & Sue)。他們寫的教科書是最常用的一本:

參考書目:

統計(Statistics):

這是很多讀心理諮商的人最討厭的一門課。很多社會科系的人都對數字有恐懼症。但是說實在的,統計真的沒有那麼難。當然啦,我大學讀的是醫學工程,跟我大二的時候修的高等工程數學比起來,統計好像國中數學一樣。為什麼要學統計呢?因為統計是心理測驗的基礎。再者,大部分的社會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統計學的基礎 上。如果你不懂統計,很多研究報告你都沒辦法看得懂的。所以,學好統計對你以後的前途是大大有幫助的。

心理疾病及診斷 (DSM-IV):

看這個科目名稱你就應該知道它很重要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諮商研究所都要求學生修這門課。由於心理專業在美國分工分的很細,諮商師通常不需要做到心理疾病的診斷。心理疾病的診斷、處方是精神科醫師的責任。雖然如此,熟悉DSM-IV對你一定是有幫助的。我建議你不管系上有沒有要求都一定要去修這們課。DSM-IV stands as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Fourth Edition”. 最新版的DSM-IV是DSM-IV-TR (Text Revision):

參考書目:

專業倫理及實習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acticum):

實習是諮商員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每個學校的實習制度都不盡相同,大體上來說都會要求你在校外的機構或是學校的諮商中心裡擔任實習諮商師至少半年到一年。就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來說,我們首先必須通過一個學期的Pre-Practicum。Pre-Practicum是讓你跟你的同學輪流扮演諮商師跟個案。教授會在這個學期幫助你把你所學的諮商理論及技巧應用在實際的個案接觸中。由於不是真的個案,因此你比較不需要擔心犯錯。Pre-Practicum通過之後,是一個學期的Practicum。我們的Practicum是在自己系上的Clinic擔任諮商師。我們系上的Clinic是開放給一般大眾的,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個案。這是我們系上研究所碩士班的學生第一次接真實的個案,因此大家通常都會很緊張。這個學期通常是由系上的教授和博士班學生擔任督導。通過了Practicum之後,就是最後的考驗了。每個我們系上的碩士班學生必須要自己去找一個實習機構,然後在機構擔任一年的intern。這一年你必須要有600小時的實習經驗,其中的300小時必須是直接的個案接觸。剩下的300個小時可以是督導會議、寫個案記錄、或是做其他諮商相關的事情。

通常到了實習的階段,你的英語聽說能力必須要很好才行。如果你聽不懂你的個案在說什麼,你怎麼有辦法輔導他/她呢?我建議你如果知道自己的英文不行的話,一定要加緊的努力,否則最後會很難過關的。我在修Pre-Practicum的第一個學期就被我的教授給了一個incomplete。我的教授在學期快要結束前找我去跟我說”Daniel, you have very good character and excellent counseling skills, but your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to counsel people.” 我只好把回家拼命的加強英文然後把Pre-Practicum再重修一次。希望你們能夠引以為鑑。

最後,專業倫理不一定會獨立出來成為一門課,但是在其他的課程中一定會提到。專業倫理對於從事心理專業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對於非心理專業的人來 說,專業倫理也是很重要的)。心理諮商師會接觸到一個個案心裡最深處的世界或是過去的傷痛。如果你不好好的持守專業倫理,你將會對你的個案造成不可彌補的 傷害。每個機構或是專業組織都有他們的倫理規範。你必須要清楚的瞭解你所屬的機構或是專業組織的倫理規範。我在這裡僅列出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ACA) 和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的 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

拉拉雜雜的說了一大堆,希望對於想要到美國來念心理諮商的人有所幫助。也希望各位諮商界的前輩對於我所談到的這些有所指正。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真是一門大學問。

從小,我的父母就教導我待人要和善,要愛人如己。我本身是個個性溫和的人,而且我臉上常常帶著微笑,因此很多人剛認識我的人都覺得我是個好人(至於我是不是真的是個好人,我們在這裡先暫時不予討論)。被別人認為是個好人應該是件好事,但是出社會之後我發現在職場上被別人看為好人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話說我現在的工作是在Florida州政府的教育局(DOE)擔任一個小小的助理。我們的辦公室負責處理所有的州政府獎學金的申請跟發放。這些獎助學金一年的總額將近美金3億,因此要如何有效的處理這些獎助學金的申請跟發放實屬一大學問。我的老闆是DOE裡的一個director,我們就說她是個科長好了。我在DOE的正式身份是個實習生,主要的工作是協助我的老闆處理一些跟學生獎助學金有關的政策問題。當然,三不五時我也會幫她處理一些行政上的雜務。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實習生,但是因為我的老闆沒有秘書,因此我基本上就是她的秘書。

「秘書」聽起來不像是個很高尚的工作,在任何單位的組織圖中也絕對不會有秘書存在的空間。但是我相信工作過的人都知道「秘書」是個很特別的職位。雖然他們並沒有實權,但是因為他們是那些握有實權的人身邊最親近的人,因此他們通常都會全單位上下知道事情最多的人。你可以不去討好他們,但是你最好不要去惹他們的氣。

我並不是一個會仗勢欺人的人,因此我在辦公室裡對每個人都很友善,不管這個人的職位高低我都一律以禮相待。我不希望給別人有一種印象覺得我利用我老闆的權力來欺負別人。全辦公室上下不管誰找我幫忙我都盡我所能的來幫助。大部分的同事都對我很好,大家禮尚往來嘛!但是我最近卻發現我們辦公室有一些職位較低的員工開始騎到我頭上來了!你們知道在任何的工作場合都有一些人整天想的就是如何偷懶和打發時間。一旦有工作要給這種人做的時候,他們便會找盡藉口來推託。實在找不到藉口的時候,他們就會把工作往別人身上推。只是我沒想到這些人竟然會推到我的身上來。今天我只是一個實習生,因此沒有跟他們計較的必要。但是我心裡在想,是不是因為我平常對他們太好,所以他們就覺得我好欺負呢?如果有一天我作了主管,而我下面的員工還騎到我頭上來,這樣可以嗎?如果不可以,那我到底應該怎麼樣對待我下面的員工好讓他們一方面不會覺得我難以親近,另一方面又能負責任的把我所交付他們的工作做好呢?難解啊!

選擇

今天晚上本來打算要努力寫論文的,結果下班回家好累,就睡了一下。醒來後心情有點小煩,所以吃了晚餐、看看電視、上MSN找朋友聊聊,想想今天晚上就算是給自己放個假好了。

上個禮拜在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高等教育紀事報)上讀到了一篇蠻有趣了文章。一個心理學家寫了一篇文章叫做”The Tyranny of Choice”,翻成中文應該是「選擇所造成的殘害」。這個心裡學家說,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充滿的選擇–太多的選擇。今天的大學有點像是一個大型的知識購物中心。很多知名的美國大學都允許甚至鼓勵大學生自己四處看看,然後選擇自己想要上的課。因此出現一個很有趣的景況就是開學的第一個禮拜,有很多的學生進教室十分鐘就離開,然後到另外一個教室再坐十分鐘,為的是找到一個合意的課。以前的大學教育是必修課居多,學生大多只能選幾門選修的課。今天很多大學容許學生自己去發展他自己要的「主修」,只要他能弄出一個有模有樣的學程。這聽起來似乎是個好主意,但是真正執行的時候卻造成很多學生亂修課,修到最後什麼都不是。

很多人以為選擇多是個好事,這位心理學家卻指出太多的選擇對人們的心理健康其實是沒有幫助的。選擇越多,你就必須蒐集越多的資訊去評鑑每個選擇的利弊。選擇越多,人們也越容易對自己所選的感到不滿意。選擇越多,人越容易認為自己可能錯失了好機會。這位心理學家指出,選擇多其實不會讓人活的更快樂。真正會讓人活的快樂的是人跟人之間的親密關係。當你跟你的家人、朋友、愛人、子女之間的關係越親密,你的快樂指數就會越高。弔詭的是,當你跟你周遭的人關係越親密的時候,你所能做的選擇就越少。舉例來說,單身的時候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一旦結了婚很多事情就要遷就你的另一半了。而一旦你有了孩子,限制又更多了。這個心理學家最後結論說,不管任何的自由或是選擇都是需要界線的。無限制的自由跟選擇不但不會帶給人們幸福的生活,反而會對人類的身心帶來殘害。

我覺得這個心理學家講了很對。人們心裡真的需要的其實是愛和分享,而不是不斷增加的選擇與各種的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