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關懷

19 posts

美國火車 Amtrak

Amtrak相信從台灣來的人大部分都坐過火車。我大學四年在中壢求學,每逢週末的時候便搭火車或是公路局的客運車回台北。由於台灣小,因此從南到北坐火車最多也只需要五個小時。美國可就不同了,由於地廣人稀而且高速公路發達,大部分的人出遠門不是坐飛機就是開車。也因此這是我來美國將近九年來第一次坐火車。

由於我這個禮拜要連續參加兩個研討會,而這兩個研討會的地點相距不算甚遠(以美國的標準來說),因此我便決定搭乘火車。我今天所搭乘的是 Amtrak 314 Ann Rutledge 從 Kansas City, Missouri 開往 St. Louis, Missouri。 Kansas City 和 St. Louis 是 Missouri (密蘇里州)最大的兩個都市- Kansas City 在 Missouri 的最西邊, St. Louis 在 Missouri 的最東邊,因此我今天等於是做了個跨州之旅。不過 Missouri 是位於美國中西部平原的一個農業州,因此一路上望去盡是一望無際的玉米田。這樣的景色看個十分鐘就膩了。倒是我在上火車前後有一些觀察。

認識我的人可能知道我近幾年來對於貧富差距和社會如何將人們劃分階級這樣的議題非常的關切。昨天晚上我睡覺前心血來潮便去查了一下從 Kansas City 到 St. Louis 有哪些交通工具可以搭乘。結果我發現要來去這兩個相距將近 250 miles 的成是有四種方式:

  1. 飛機:搭乘飛機是最快速的方式。我上網查了一下從 Kansas City 到 St. Louis 最便宜的單程機票是 Southwest Airline 的美金95元,所需的時間從是55分鐘。我稱這種旅行方式是上層社會的旅行方式。
  2. 自行駕車:這是大部分的美國人會選擇的旅行方式。一方面250 miles 的距離開車4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到達,並不算非常的遠。其次自行駕車在時間的運用上比較有彈性,中途如果累了也可以找個地方吃個飯、休息一下再出發。缺點則是開車需要全神貫注,不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可以休息。還有就是現在的油價貴的嚇人,自行開車的花費也大幅的上升。我稱這種旅行的方式是中產階級的旅行方式。
  3. 火車:從 Kansas City 搭火車到 St. Louis 需要六個小時的時間,但是火車票只要美金25元。對於坐不起飛機又買不起車的人來說,坐火車是個不錯的選擇。火車應該算是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唯一的缺點是旅途所花費的時間較久。我稱這種旅行方式是中下階級的旅行方式。
  4. 客運車:如果你坐不起飛機、買不起車、又不想坐火車,那你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坐灰狗巴士 Greyhound Bus。灰狗巴士的網路遍及全美,票價合理(美金37元),而且從 Kansas City 到 St. Louis 只需要四個半小時,比坐火車快上一個半小時。但是,所有坐過灰狗巴士的人都知道這是美國下層社會的人旅行的方式。

為什麼要說這些呢?因為我今天在等火車的時候發現坐火車的人跟坐飛機的人很明顯的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坐飛機的人有兩種,一種是洽公的,一種是休假的。這兩種人很好分別:洽公的人通常穿的比較正式,他們80%帶著筆記型電腦和行動電話,而且他們等飛機的時候不是在講電話就是在用電腦。休假的人通常穿的比較隨便,他們在等飛機的時候不是在聊天就是讀雜誌或是小說。不管是洽公還是度假,從他們的穿著、打扮、化妝的方式、攜帶的東西上很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是這個社會上經濟能力較佳的一群人。

坐火車和灰狗巴士的人呢?首先,沒有人坐火車或是灰狗巴士洽公的。乘坐火車或是巴士的人要麼是度假,要麼是因為經濟能力不得不搭乘火車或是巴士。我們暫且不論那些度假的人。觀察一般的乘客你會發現他們中間黑人或是拉丁裔的比例頗高,他們的穿著明顯的比搭飛機的人遜色很多,甚至有一些看起來就像是流浪漢的。他們中間的女人要麼是完全的不修邊幅、要麼就是過度的濃妝豔抹。我將這些都歸類為社會中下階層的特徵。

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查經班上禮拜查了雅各書第二章講到不可偏心待人。雅各在他的書中用了窮人與富人的例子來說明我們不可以因為別人窮就以有色的眼光看他們或是偏待他們。這些知識我們都懂,但是我想到在我們的查經班中間其實沒有窮人。我們中間大部分的人都是留學生,能夠出國留學基本上已經可以算是社會的中上階層了。因此對於我們很多人(包括我在內)來說,我們很難從心底去體會窮人的心情或是他們生活中所面對的困難。我希望教會中這些年輕的弟兄姊妹能夠更多的為自己所擁有的感謝神,也能夠利用機會去接觸、認識、和伸出援手幫助我們社會上那些被我們視而不見的窮人。

p.s.

  • Amtrak 的火車是燒柴油的,不像台灣是電氣化列車。
  • 還有,我太久沒坐火車,已經忘了火車比飛機晃的厲害多了。打這篇文章的時候電腦一直不斷的上下跳動,還真是挺不習慣的。
  • 原來美國的火車也會誤點。本來六個小時的車程我做了七個小時才到。
  • 第二次來 St. Louis ,還是不太喜歡這個都市。
  • 這次出門的照片在這裡:http://picasaweb.google.com.tw/pushih/AIRNASPAAssessmentConference2007

Disney World 現象觀察與反省

Disney上個禮拜我跟我老婆去Florida的 Disney World玩了一趟。這是我來美國八年多以來第一次去Disney。我的Disney World 遊記還在努力中,但是在還沒有寫遊記之前讓我先寫一些比較嚴肅的Disney觀察吧!

我知道大部分的人來到Disney都是來度假或是來滿足兒時的夢想。我也不例外。來美國這麼久卻沒有去過Disney感覺上蠻丟臉的。而我們美國同事們一聽到我要去Disney World度假,每一個人都羨慕到快要流口水。可是當我真的來到Disney World的時候,我想到的確是一些表面上看不到的東西。也許是年紀漸長,很多以前的夢想幻滅了,現在看到的泡沫破滅之後的現實。

走進Disney World,我無法停止自己腦海中的聲音告訴我「我正在觀看資本主義社會的官方教科書,消費主義奴役美國人的最佳證據!」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看,在 Disney World裡面沒有淚水,只有歡笑;沒有貧窮,只有皇宮和穿著華麗服裝的公主和王子。Disney不斷的灌輸遊客一些訊息像是 Your dream will come true! Everything will be fine! Buy, buy, and buy more! 我們生活的世界真的是這樣的嗎?我想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從悲觀的角度(也是我個人比較偏向的角度)你可以說 Disney 是一個用糖衣包裹的迷幻藥,迷幻藥的目的是讓人忘記自己所處的現實環境。在飄飄然的感覺中一切現實中的酸甜苦辣淚水辛酸都化為無有,唯一剩下的是一種不切實際卻又似乎真實存在的「安樂感」,英文叫做 “euphoria”。Disney用各種方法塑造了一個完全不真實的現實,讓所有來玩的遊客感覺不切實際的安樂感,這跟吸食迷幻藥有什麼不同呢?

當然,你也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情。沒錯,世界上的確充滿了痛苦、貧窮、戰爭、飢餓,與許許多多不幸的事情。但是真正支持人們在這些不幸中繼續走下去的是人們對於未來的希望。Disney讓人看到在這個不幸的世界上還是充滿了希望,淚水之後還是有歡笑。雖然世界上有淚水、有痛苦、有飢餓、有戰爭,但是也有很多人努力的在為別人擦拭淚水、包紮傷口、止息戰爭。我們何不把眼光放在光明的一面,盡我們所能的把歡笑、希望帶給別人呢?

在Disney看到的第二個現象是一群被消費主義所奴役的人。說實在的,我自己也是生活在消費主義之下的人。看看我們身邊的各種媒體:電視、電影、電腦網路、雜誌、報紙…這些媒體每天都灌輸我們一種消費至上的想法:我需要iPod、我需要高解析度電視機、我需要更大的車、我需要更大的房子…你真的需要嗎?Disney裡面除了遊樂場之外就是餐廳和商店。這裡的商店餐廳裡東西都貴的嚇人。但是當我們看到每個人手上都拿著大包小包的紀念品,我的心裡也想:我是不是也應該買一些紀念品呢?就這樣我也上了消費主義的毒勾,成為 Materialism 的奴隸。唉!
最後要說的是我在Disney看到的遊客的族群分布。先說好的部分:我發現Disney的遊客中肢體殘障人士的比例頗高。我想會有很多殘障人士來 Disney消費應該表示 Disney在無障礙環境上做的很不錯吧!另外一方面,如果你了解美國的種族分布,你會發現Disney遊客中的黑人比例異常的低。我不是很清楚為什麼黑人不來 Disney,但是我知道美國經濟體系下層的黑人比例很高。Disney World的門票一個人要將近美金200元、吃的用的全都貴的嚇人,你如何能夠期望經濟體系下層的人群能夠付得起這樣的消費呢?

被我這樣一說,Disney似乎成了萬惡的根源。也許我真的老了,現在的我看到的不再是夢幻的公主與王子,而是那些世界上需要我們脫下光鮮的外衣和永無止盡的消費慾望去幫助的那些人吧!

p.s. 如果你們等不到我的 Disney World 遊記,可以到先到這裡去看看我們照的照片:https://www.pushih.com/photo/thumbnails.php?album=29

中國人的言論自由

Hurricane Katrina「人民有批評政府的自由,評論政治是人民的基本權利。」

最近聽到一些美國和中國大陸的新聞,讓我心理感觸甚多。基本上我不太喜歡在我的網站上談論政治,因為我怕哪天有人用我在網站上寫的文章來找我麻煩。但是有的事情實在是看不過去,要我不寫真的很受不了。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美國總統布希。

過去這兩個月,布希政府被美國人民罵到臭頭。首先是一個叫做 Katrina 的颶風吹垮了 New Orleans。 New Orleans 的難民逃的逃,跑的跑。逃不了跑不了的人則被困在市中心的巨蛋球場了。在 Katrina 離開後的一個禮拜,被困在 New Orleans 的居民面臨斷水斷糧的困境,有些暴民便利用警力青黃不接的時候四處搶劫甚至強姦婦女。Louisiana 的州長及 New Orleans 的市長都在各大小媒體上請求聯邦政府提供援助。各路記者及民間救援組織蜂擁前往 New Orleans 採訪並提供緊急救助。在這個同時,美國政府旗下的聯邦緊急救難機構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卻遲遲不見人影。美國各界討伐聲不斷,新聞記者甚至在訪問 FEMA 秘書長 Michael D. Brown 的時候問他說:「難道你們 FEMA 的人都不看新聞嗎?你們難道不知道 New Orleans 的難民已經三天沒有東西吃了嗎?」礙於輿論壓力, FEMA 秘書長 Michael Brown 終於辭職下台,改由救火隊員出身的 R. David Paulison 暫代FEMA秘書長的職位。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說FEMA做不好跟美國總統有什麼關係?殊不知 FEMA 秘書長是由美國總統提名任用的。 Michael Brown 是律師出身,曾在布希競選總統的選戰中大力支持布希,因此獲得總統的青睞。布希讓 Brown 擔任一個他的經驗學歷根本就不適任的職位,只為了獎賞他幫助布希選上總統。不過,布希沒想到的是 Michael Brown 不但無能,在急難中還想扯布希的後腿。Brown 下台之後被美國國會傳召到國會說明 Hurricane Katrina 救難的經過。沒想到 Brown 不開口還好,一開口便沒完沒了。他先說布希政府沒有提供 FEMA 足夠的預算,然後說 FEMA 之所以在 Louisiana 救災不力完全都是 Louisiana 的民主黨州長和 New Orleans 市長造成的。看看旁邊幾州州長是共和黨的都沒事。 Brown 此言一出,當初想幫他的共和黨國會議員都被他給搞的無法下台。最後結論的時候國會議員對 Brown 說:我們真的不知道你是怎麼當上FEMA秘書長的,不過我們真高興你已經下台了。

如果事情只是這樣,那我是不會寫這篇文章的。但是兩個禮拜前布希做了另外一件讓我火大的事情。布希總統兩個禮拜前提名他的法律顧問 Harriet Miers 來出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不是當好玩的,他們的工作在維護美國憲法與法律的統一性。他們對於法律的解釋會影響每一個住在美國的人的生活。加上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終身職,坐上去之後就不必下來的那種。這樣一個攸關美國憲法與人民生活的職位你會想一定是一個很有經驗的法官來擔任,結果布希總統提名的人卻是一個從來沒有當過法官的法律顧問。而且提名的不是別人,正是布希自己的法律顧問!

很多基督徒在布希總統剛上台的時候很支持他,覺得他是一個好的基督徒,也會是一個好的政治領袖。但是這幾年的總統做下來,我只能說布希實在讓很多人失望。我們看到的布希是一個剛愎自用、用人不看能力只看忠誠度的短視領袖。我心裡很想要跟那些投票給布希的基督徒說:「一個好的基督徒不代表就一定是好的政治領袖。」布希也許是一個好的基督徒,但是他並沒有像柯林頓一般的執政能力。柯林頓也許品格上有所缺陷,但是他關心他的人民,也給美國人帶來很多年的好日子。

美國的政治就談到這裡。這篇文章的重點其實是要講到大陸最近正在展開的政風整肅運動「保持共產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簡稱「保先」。保先的主要目標就是要淨化言論,鞏固中央領導的權力核心。當然啦!共產黨搞這種控制人民言論自由的活動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我不能明白的是當中共在光明正大的破壞人權的時候,台灣的政治人物為什麼還在不停的拍中共的馬屁?當我在這裡很用力的批評美國這個已經算是很好的國家的政治的時候,中國大陸的人卻要對著他們那些無恥的官僚們膜拜。我真是為中國人感到心寒。要到什麼時候中國的政治人物才能有西方政治人物這樣的度量呢?中國人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跟美國人有一樣的民主自由呢?

Hotel Rwanda

Hotel Rwanda在我開始寫這篇文章之前,讓我問各位有在讀我的日記的人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你開車在路上看到路邊有幾個人正在搶劫一個路人,這時候的你會怎麼做?

  1. 沒看到、沒聽到、不關我的事
  2. 可憐的路人,社會治安真差,我還是快點回家好
  3. 應該有其他人也看到,他們應該會報警,我不需要多事
  4. 馬上拿起手機報警
  5. 停車下去幫助被搶的路人

我想在這個黑暗的世代,會選最後一項的人恐怕不多,大家都知道下去幫忙不是個明智的選擇。照理來說,拿起手機報警應該是道德上最好的選擇。但是我敢跟你保證真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時後,大部分的人都會選擇前三個選項。

同樣的問題把它拿到國際之間,這就是電影Hotel Rwanda的歷史背景。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