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家山姆現在最喜歡看的卡通節目。播出時間每天下午五點在 Noggin 頻道。
喔!對了,山姆就是看這個卡通學會怎麼說「爺爺」的!
這是我們家山姆現在最喜歡看的卡通節目。播出時間每天下午五點在 Noggin 頻道。
喔!對了,山姆就是看這個卡通學會怎麼說「爺爺」的!
整個尋琴記系列的文章可以在這裡找到:<尋琴記系列> 如果你有在逛英文的鋼琴網站,你應該聽說過這個詞:stencil piano。網路上的專家都一致的告誡大家不要買stencil piano,但是很少人解釋什麼是stencil piano。 要解釋什麼是stencil piano,首先要稍微提一下鋼琴的製造。鋼琴內部的零件大大小小加起來至少有一千多件。要製造一台好的鋼琴不只是要把這一千多件零件拼湊起來,從零件的品質到怎麼拼湊都會對鋼琴的觸感、音色、和耐用度有極大的影響。有些人可能覺得鋼琴不就是那樣,製造一台鋼琴有那麼複雜嗎?讓我舉個例子你就可以明白。 Steinway & Sons史坦威是世界上最有名的鋼琴公司。這間有163歷史的鋼琴製造商在鋼琴的製造歷史中有不可抹滅的功績。我們今天看到的鋼琴設計有很多是史坦威公司研發出來的,但是這些創新大都發生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奇的是史坦威的鋼琴其實在過去這一百年內並沒有太大的變革,也就是說1920年代(所謂的鋼琴黃今年代)製造的史坦威鋼琴在剛出廠時的狀況並不輸今天新出廠的史坦威鋼琴。既然史坦威那麼有名,當然很多人想要起而效之,因此歷史上想要仿造史坦威鋼琴的製造商滿街都是。就舉一個例子,今天響噹噹的Yamaha當年也是仿著史坦威的鋼琴來設計他們自己的鋼琴。但是你可以想像一家公司生產同樣的產品一百年還沒有被別的公司取代的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為什麼史坦威可以生存到今天依然屹立不搖呢? 這中間的緣由很複雜,但是總歸一句話就是鋼琴製造的技術不是那麼容易被模仿的。如果你只是想要製造出一台外表美觀然後能夠發出88個不同聲音的仿鋼琴物體(piano-shape object),那隨便一間中國大陸的家庭工廠就可以做的出來。事實上生產這樣仿鋼琴物體的中國大陸家庭工廠也不在少數。但是如果你想要製造出一台觸感、音色、耐用度都能媲美史坦威的鋼琴,那世界上有這種能力的鋼琴製造商兩隻手就可以算的完。 說了這麼多,那到底什麼是stencil piano呢?所謂的stencil piano其實就是來路不明的鋼琴或者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鋼琴。來路不明的鋼琴指的是你不知道是哪家公司的工廠生產出來的鋼琴或是根本沒有技術能力的家庭工廠生產出來的鋼琴。舉例來說,中國能夠上得了台面的鋼琴製造商其實也就不過十來家:珠江、海倫、柏斯、東北、北京星海、煙台龍鳳、博斯納、韓國英昌、韓國三益、上海歐亞,加上一些其他小家的公司。買鋼琴的第一步就是確認鋼琴是哪裡生產的,如果一台鋼琴的身世不清不楚,或是出身卑微,那你最好看緊荷包,儘早離開。 至於什麼是掛著羊頭賣狗肉的鋼琴,這就比較敏感一點了。按照一些廣義的定義,只要是品牌或是商標被賣給別的公司的都算是stencil piano。舉例來說,Ritmuller曾經是德國的鋼琴名牌,但是後來倒閉之後它的商標被賣給了中國的珠江鋼琴公司。今天的Ritmuller其實跟當年德國的Ritmuller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你到珠江Ritmuller的網站上它依然宣稱它是成立於1795年的公司。又或者像是另外一間成立於1849年的德國鋼琴品牌Seiler,他們的經營權和商標在2008年被賣給了韓國的三益鋼琴。雖然三益仍然保留了Seiler在德國的工廠繼續生產高端的Seiler鋼琴,三益另外又開拓了幾條Seiler的產品線在印尼的三益工廠生產。因此有些人也會說今天印尼生產的Seiler鋼琴(其實品質很不錯)已經不再是Seiler而是stencil piano。這一類的例子很多,基本上每一家有點規模的中國和韓國鋼琴公司旗下至少都有一兩個曾經叱吒風雲如今只剩商標的鋼琴品牌。 我個人是覺得第一類的stencil piano(那些來路不明或是家庭工廠生產的鋼琴)是絕對不能買的。至於第二類商標轉移過的鋼琴,只要今天的鋼琴製造商是一家可靠的鋼琴製造商(珠江和三益都是信譽很好的鋼琴製造商),那這一類個鋼琴還是可以考慮的。
yes
整個尋琴記系列的文章可以在這裡找到:<尋琴記系列> 最近比較忙,沒有時間去看鋼琴。加上我最近感興趣的兩台琴Brodmann PE-187和Cunningham Parlour Grand目前都沒得看,所以沒有什麼進度。倒是我把之前Weber W-150的照片翻出來看了一下。當初Weber W-150送來的時候我就覺得它的琴橋(bridge)看起來好像怪怪的,似乎有點裂開。不過因為我本來就沒有打算一直留著這一台琴,所以我也沒有太在意。最近我把當時照的照片貼到Piano World的討論區裡面給專家鑑定一下。結果大家一看都說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有人說這台琴根本應該要報廢,還有人指出問題的來源是工廠在鋸木材的時候根本就鋸錯了方向。總之,施工品質不良造成產品重大缺失。照片如下: 說實在話我本來對Weber的鋼琴印象很好,還想要把它推薦給想要買平台式三角鋼琴但是預算不多的人。結果現在發現他們工程品質這麼差,看來我是不會再推薦Weber或是Young Chang的鋼琴了。
整個尋琴記系列的文章可以在這裡找到:<尋琴記系列> 今天趁著去Dallas辦事順便到Collora Piano和Metroplex Piano Keller走了一趟。這裡記錄一下我今天比較有印象的幾台琴。 先去的是Collora Piano。我首先試了Ritmuller GH-188R和其他幾台比較小一點的Ritmuller平台三角鋼琴。Ritmuller和Pearl River是我們幾個月前開始找鋼琴的時候最先試彈的幾台琴。當時我跟我老婆的感覺是Ritmuller聲音不錯但是觸鍵太輕。經過這幾個月我們陸陸續續的試彈了不下幾十台琴,今天再回去彈Ritmuller,我不再覺得它的觸鍵太輕,但是它的音色卻讓我覺得頗反感。我個人喜歡比較mellow的音色。Ritmuller的音色算是mellow但是有點悶悶的感覺。我很不喜歡這種悶悶的感覺。之前在Piano Gallery彈過一台Samick也是這種感覺,非常不喜歡。看來Ritmuller是要從我的名單上剔除了。 然後我試了一台Wilhelm Schimmel W-180。Schimmel是德國品牌,他們的Wilhelm Schimmel系列鋼琴是在波蘭組裝的。店員說這台琴的價格大約是美金兩萬七左右。彈完Ritmuller之後再彈這台琴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聲音很清新,不錯,但是兩萬七有點超出我的預算。 然後我試了一台重建(rebuild)的Steinway M。才彈了幾個音我就清楚的發現Steinway跟剛剛的Wilhelm Schimmel W-180差別在哪裡。Wilhelm Schimmel W-180的聲音聽起來很清新但是色彩很單薄,Steinway的聲音聽起來色彩很豐富。我不知道要怎麼樣形容這種感覺,我只能說Wilhelm Schimmel W-180的聲音讓我覺得像是一位16歲的少女,很清秀但是缺少一種成熟的魅力。而Steinway的聲音讓我覺得像是28歲的輕熟女,有了一點人生的歷練,很美但是又不會太豔麗、太老氣。只可惜這台Steinway外表太舊我老婆是不會接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