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er Education

3 posts

種族歧視

來美國20年,我接觸了很多關於種族議題的學術研究和討論。由於我的專業是教育,因此種族議題經常會出現在課堂上的討論以及學術研討會的議程中。舉例來說,我們領域的專業社團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ASHE) 今年的研討會主題Woke Academy就是一個以種族議題為中心的主題。雖然常常接觸種族議題,我個人其實沒有很多被種族歧視的經驗。上個禮拜的學術研討會卻讓我親身經歷了一遭。

話說2008年Barack Obama當上美國總統的時候,很多人以為種族歧視這個美國社會掙扎了兩百多年的議題總算可以退下檯面了。畢竟,黑人都已經當上美國總統了,種族歧視的問題還存在嗎?現在看來,當時的這些想法真是太單純太天真。自從Trump當上美國總統之後,白人至上主義者受到Trump直接和間接的鼓勵,現在美國各地不斷出現美國白人挑戰甚至挑釁種族平等的事件。這一切都突顯出「歧視」是人類天性的一部份,甚難根除。

幾年前,我跟我當年讀博士班時候的一個白人男性友人一起開始了一個研究計畫。這個研究計畫是我的主意,我的朋友Ashley幫我做了一些文獻調查並且幫我收集資料。我們兩個合作的很愉快,總算在今年我們把學術論文完成送到ASHE,也很幸運的被選上在今年的研討會發表。這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我,第二作者是我的朋友。

當我們在準備誰要負責講哪個部分的時候,我們決定讓Ashley做開場以及文獻的部分,我則是負責研究方法以及結果和討論。之所以這麼分是因為研究方法以及結果有比較多統計的細節,Ashley怕他自己講不清楚。我當然是沒有問題,所以就這麼定案了。

研討會當天,我們的發表非常的順利,一切都按照我們規劃的進行。你也可以從上面的圖中清清楚楚的看到誰是第一作者、誰是第二作者。但是,令我納悶的是當我們發表結束之後,大家都向Ashley問問題而不是向我問問題。而且他們在問問題的時候都引述”Ashley and Daniel’s study.”這真的讓我很納悶:螢幕上明明就打著Daniel and Ashley’s study,為什麼你們卻自己把我白人朋友的名字放在前面,然後把我這個亞洲人的名字放在後面呢?我知道我的聽眾們不是故意的,但是這難道不是一種種族歧視嗎?

Higher Education Journal, Magazine, and Newsletter List

One question that many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e students have asked is where to find quality research literature. To assist my students in searching for quality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field of higher education, I compiled a higher education publication list. I publish this list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ited States License, which means you are free to use and distribute it. If you want to modify and redistribute it, please see the detailed license agreement or contact me.

You will need a PDF reader to read this file. If you do not have a PDF reader installed in your computer, try the free Foxit Reader.

Please download the latest list from http://j.mp/HEpub

高等教育的目標

前幾天一位美國著名的高等教育學者 Marcia Baxter Magolda 來到我們學校演講。演講的主題是 The Evolution of Self-Authorship,主要講到的是傳統教學型態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已經不適用。現今的大學教育應該要讓學生更多的投入在教學之中。這種所謂的 Active Learning 和 Learner-centered education 是美國這幾年教育界的顯學,以後有機會再提。如果你們對 Active Learning 有興趣,你可以在 Google 搜索一下,應該會找到很多相關的連結。

我今天主要要講的是在Marcia Baster Magolda 的演講中提到高等教育的目標。我覺得他所提出的見解非常的切合我們今天不管是台灣還是美國的教育需求。

Integrated Model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Learning Outcomes

Baxter Magolda, M. B., & King, P. M. (2004) Learning partnerships: Theory and models of practice to educate for self-authorship. Sterling, VA: Stylus.

(翻譯不是我的專長,所以請原諒我不甚專業的翻譯)

Marcia Baxter Magolda 提到現今的大學生在大學應該要培養下列四種基本能力:

  1. Cognitive Maturity(智能發展):這裡所謂的智能發展指的是學生能夠使用他們所學到的知識在生活中以及某個特別的專業領域中做出正確的決策以及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2. Integrated Identity(整合性的自我認同):整合性的自我認同指的是每一個學生要清楚的瞭解歷史以及文化對於自我個性以及人格形成的影響。同時很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自信心、自我認同、自我反省,以及有做出正確道德判斷的能力。
  3. Mature Relationships(成熟的人際關係):這裡的人際關係不只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也泛指對於與不同文化的尊重,以及能夠採納不同意見的能力。
  4. Effective Citizenship (可靠的公民):可靠的公民是整合了其他三項發展之後的一個獨特面向。處在一個民主社會中,每一大學生都必須學習成為一個能夠對社會有貢獻的公民。可靠的公民必須具備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能夠認同自己的文化以及自我在社會上的獨特性、以及對於不同意見和文化的尊重。一旦整合了上面三項能力,學生還要能夠基於道德倫理的規範做出對於社會有貢獻的行為。

聽起來很理論嗎?我覺得其實是做得到的。雖然任何的改革難免會遇到阻礙,但是我相信要使社會不斷的進步,我們必須不斷的檢討現今的教育政策並且有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