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arly Archives: 2017

11 posts

讓我又愛又恨的Seiko SNZG13

Seiko SNZG13真的是一支讓我又愛又恨的手錶。(SNZG13, SNZG15, SNZG17都是同樣的錶,只是搭配的錶帶不同。)

收集手錶是我這幾年來的興趣。但是我的家境並不富裕,所以我收集的手錶大都是幾十美元到幾百美元的”affordable watches”。手錶多了,但是我還是只有兩隻手,結果就是每一支錶被戴的次數就減少了。縱然如此,還是有幾支錶被戴的頻率高於其他的錶,而Seiko SNZG13就是其中的一支。

Seiko SNZG13是典型的野戰錶設計:深色的面盤,清楚易辨識的阿拉伯數字刻度,以及軍錶或是飛行錶常見的24小時刻度。野戰錶的另外一個特色是有極佳的夜光,這一點Seiko SNZG13真是好得沒話說,它的夜光是我所擁有的手錶中數一數二的。野戰錶的經典設計自然是美國陸軍在1962年發佈的軍配錶標準MIL-W-3818B,其後由Benrus Watch Co.得到軍方合約並且生產。下面那張照片是Benrus生產的MIL-W-3818A,本文開頭的那張照片則是Seiko SNGZG13,可以看得出來兩支錶在設計上有頗高的相似度。

為什麼我對SNZG13又愛又恨呢?愛它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很喜歡它的面盤設計。SNZG13的設計保有了經典野戰錶的精髓,但是它的雙層面盤設計讓它與傳統的野戰錶又有那麼一點的不同。再者,SNZG13的夜光真的很優。還有一點讓我很愛SNZG13的地方是它便宜又堅固耐用。它的機蕊是經過時間考驗的Seiko Caliber 7S36,而且一支只要美金100出頭,就算壞了也不太會心疼。但是,但是,如果Seiko能做一些小小的改變就會讓SNZG13/SNZG15/SNZG17成為我心目中最完美的野戰錶了。

以下是我希望Seiko能做的改變:

  • 傳統的手錶包括上面提到的MIL-W-3818A都是弧面(domed)的鏡面,Seiko SNZG13則是搭配平面的鏡面。我在「DIY更換手錶鏡面」提到我自己把SNZG13的平面鏡面換成弧面的鏡面。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Seiko可以在出廠的時候就給SNZG裝上弧面的鏡面。
  • 最讓我對SNZG不滿的地方是以下這一點:如果你仔細比較MIL-W-3818A和SNGZG13你會發現MIL-W-3818A的分針剛好長到正好要接觸到到分鐘刻度的位置,而SNZG13的分針卻離分鐘刻度還有一段距離。我知道很多人會覺得我在雞蛋裡挑骨頭,但是我每次看到SNZG那支不夠長的分針就讓我有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時針、分針、秒針都一起加長。聽起來也許沒什麼,但是這是SNZG讓我最不滿的地方。
  • 最後,我希望Seiko可以儘早淘汰不能停錶又不能手動上鍊的7S26/7S36機蕊。Seiko用來取代7S系列機蕊的4R系列機蕊已經推出很多年了。對於要求精準的軍用錶來說,停錶功能應該算是基本要求吧!我希望Seiko可以在下一代的SNZG用4R36取代已經過時的7S36。

以上

回台灣的一些感想

我不常回台灣。出國19年,我平均兩到三年才回台灣一次。這次回台灣主要是為了慶祝我爸爸七十歲的生日也同時陪陪還在接受化療的媽媽。因為不常回台灣,所以每次回台灣總有些不同的觀察和想法。這次回台灣最大的感觸是我離台灣好像真的遠了。以前每次回台灣都會有一長串要買回美國的東西,但是這次回台灣我基本上完全沒有想要買任何的東西。以前回台灣我會買衣服、褲子、襪子等等,因為亞洲人的體型在美國買衣服不是很方便,常常都要改,而且美國改衣服非常的貴。但是出國這麼多年後,我也慢慢的找出在美國適合我的衣服品牌,這次回台灣我也不覺得需要再買衣服。再者,以前覺得台灣的衣服很便宜,這次回台灣卻覺得台灣的衣服也沒有比美國便宜到哪裡去,但是台灣改衣服還是比美國便宜很多。

台灣有很多地方還是跟我記憶中的一樣,但是也有很多地方變了。不變的是一樣的熱、又很潮濕。夏天的台北真像是一個超大的電鍋–又悶又熱。台灣還是一樣到處都是蚊子,雖然有人跟我說台灣的蚊子這幾年少了很多,但是跟美國比起來還是多。台北的公共交通系統真是世界一級的方便,我想這是台北這個城市最令人驕傲的一點。最後,台灣的餐廳真是多到令人無法想像的地步。我認識的很多住在台北的朋友家裡都已經不開伙了,反正出去吃又便宜又方便,何必自己煮呢?

台灣讓我覺得不同的地方也是從吃開始。我以前不覺得台灣人吃得太多太好,這次回台灣卻有深刻的感受。由於台灣人大多外食,因此每一餐都是「精緻」的食物。我所謂的精緻指的是經過仔細烹調過的食物。相比之下,美國人真的吃得很簡單。我的美國朋友中吃素的比例非常的高,就算不是吃素的也常常看到他們的午餐僅是生菜和水果。真的,很多美國人吃水果當一餐,台灣人似乎沒有吃澱粉類的主食就不能算是正餐。

然後是喝飲料的習慣。我這次回台灣對於台北市便利商店的密集度感到非常的驚訝–走在台北市的路上每幾十公尺就有一家便利商店,更令人驚訝的是便利商店似乎永遠都生意很好。大概也是因為便利商店的普及,台灣人喝飲料的比率真是很高,喝水的反而很少。在美國到處都有飲水機,因此我們家出門都是自己帶水壺然後在飲水機裝水。美國人也喝飲料,但是只有吃飯的時候喝,台灣人似乎無時無刻手上都有一杯或是一瓶飲料。台灣的飲水機很少,加上大家都是喝飲料,因此我們只好去便利商店買水喝。這一點是台灣讓我們覺得比較不方便的一點。

最後一點是關於台灣人教養小孩的方法。這次回台灣我們有比較多的機會跟親戚和朋友討論到小孩教養的問題。我覺得台灣的小孩實在太忙,而且家長給小孩安排的活動太過功利導向。怎麼說呢?我發現台灣的小學生除了上學還有各種目標導向的才藝班,甚至有小學生就開始補習數學、作文、英文…等等,目的無非是希望以後可以上好的中學然後考上頂尖的大學。當我們跟台灣的朋友提到我們家小孩每個禮拜都去我們鎮上的圖書館借好幾十本的課外讀物,然後一個禮拜就全部讀完又要回去圖書館借書,台灣人都不能理解我們家小孩哪來的美國時間讀那麼多課外讀物。沒錯,我們家的小孩也打棒球、練鋼琴、學體操、學跳舞、學中文,加上我們每個禮拜天整天都有教會的活動,但是我們家的小孩還是有很多的時間沒事做,所以只好去圖書館借書給他們讀。也許是我們真的太多美國時間,或者是台灣的小孩真的太忙。最後,我真的很不能接受台灣人/中國人那種萬般皆下品,唯有成績好的想法。似乎台灣人的父母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有好的成績、以後可以上名校:明星國中、明星高中、頂尖國立大學,然後進入有名的大企業工作,似乎只要這樣人生就圓滿了。這種對於人生的看法不是我能認同的,也不是我想要我孩子有的人生。

爸爸與女兒的對話

Emma前天洗澡的時候問爸爸說:「爸爸,如果你得了癌症會有什麼感覺?」

爸爸:如果我得了癌症我會身體很不舒服,心裡也很難過。

Emma:那為什麼奶奶得了癌症卻沒有看起來很難過的樣子?

爸爸:這是個好問題。有可能奶奶心情難過的時候沒有讓我們知道,但是我覺得還有一個更可能的原因。

Emma:那是什麼原因?

爸爸:得癌症心情不好的主要原因是癌症會讓人死亡。大部分的人都懼怕死亡因為他們不知道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但是奶奶知道她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你也知道我們死了以後會去哪裡,對不對?

Emma:是呀!我們有主耶穌住在我們心裡的人死了以後會跟主耶穌在一起,所以我們不懼怕死亡。

爸爸:因為奶奶對上帝的信心,所以她雖然得了癌症但是心裡仍然有盼望。而且她知道她死了之後會回到天上的家。每一個人都會死,但是有主耶穌住在心裡的人死了之後會回到天上的家與主耶穌永遠住在一起。

一個國家的實力

過去這30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在討論中國的國力這個問題。很多人喜歡把中國跟美國拿來比,畢竟美國是大家公認的目前世界第一強國。現在既然中國也是強國了,那中國的國力什麼時候可以超越美國呢?

一般人衡量國力主要是看三個方面:經濟、軍事、和人力資源。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依照大部分經濟學家的看法,中國的總體經濟量超越美國是遲早的事情。至於中國的人均收入要什麼時候才會超越美國就比較難說了。軍事上來說中國目前還沒有辦法跟美國媲美,但是軍事力量跟經濟實力基本上是成正比的關係。只要中國的經濟不斷的快速發展,中國的軍事力量要追上美國也是遲早的事情。

最後一個比較國力的指標是人力資源。一般比較人力資源的指標有大學畢業生占人口總數的比例以及世界頂尖大學數量等等。中國由於人口眾多,因此大學畢業生的總數也多。至於中國一般大學畢業生的素質跟美國一般大學畢業生的素質比起來那個比較強,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我想要討論的其實是一個不常被人注意到的國力指標,我稱之為「隱藏的人力資源」。在我解釋什麼是隱藏的人力資源之前先讓我來說一段歷史: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總部珍珠港造成美國海軍艦艇大量的損失,但是也因此讓美國正式對日本宣戰。

1942年5月4-8日,日本與美國在珊瑚海的海上發生海戰,這是歷史上的第一次航空母艦對戰。這次的海戰雙方均損失了重要的艦艇。日本的輕型航空母艦祥鳳號被擊沈,而日軍另外一艘航空母艦翔鶴號則受重創。美國方面則是航母列克星敦號(USS Lexington CV-2)遭擊沈,同時約克鎮號(USS Yorktown CV-5)航空母艦遭重創。當約克鎮號在5月27日返抵珍珠港的時候幾乎已經是半沈的狀態。依照當時日本海軍的估計,約克鎮號修復至少需要半年的時間,而美國海軍的工程師則是估計至少要90天的時間才能修復。

此時,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透過破譯日本通訊密碼,得悉日本即將在6月初派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帶領八艘航空母艦以及其他350艘海軍艦艇進攻中途島,而當時美軍在中太平洋只有兩艘航空母艦。由於中途島是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據點,因此尼米茲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日本拿下中途島。於是,尼米茲上將下令不顧海軍的一切規定,要求任何可以參與維修的美國人立即參與修復約克鎮號。你可以想像修復一台航空母艦是多麼複雜的一件事情,如果修復的品質不好,說不定一出海船就沈了,更別說還要打什麼仗。但是,不可思議的是尼米茲上將召集了1000名維修工,在約克鎮號進港68個小時之後便大致的修復、然後立即出海參與中途島戰役。雖然約克鎮號最後還是在中途島被日軍擊沈了,但是它拉了四艘日本航空母艦跟它一起陪葬。史學家一致認為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捩點。如果不是那台68小時被修好的約克鎮號,太平洋戰爭說不定還要多打幾年。

為什麼會突然講到美國的國力呢?因為前天晚上我們這裡有龍捲風。在美國有一群業餘無線電玩家,他們在經過簡易的氣象觀測訓練之後便成為所謂的暴風觀測員(Storm Spotter)。每當有龍捲風或是類似的惡劣氣候時,各個地區的緊急應變中心便會指揮這些業餘的氣候觀測員到不同的地方進行觀測,他們稱之為Skywarn。由於我也是擁有執照的業餘無線電玩家同時我也受過氣象觀測的訓練,因此每當有惡劣氣候來臨的時候我便會打開我的無線電來瞭解情況。我不得不敬佩美國的民間在緊急應變上的組織和效率。雖然大家都是業餘的無線電玩家,但是他們的運作簡直就是像軍隊一樣的有效率。這就是我所謂的隱藏的人力資源。美國之所以強大不只是因為他們的人均收入高、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還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學。美國強大真正的原因是他們的民間有各式各樣奇才的人,而且他們知道該在什麼情況下組織起來。中國要到什麼時候才能做到這點呢?

「抄襲」還是「致敬」

「抄襲」還是「致敬」是一個在各個領域都會遇到的問題。抄襲的英文是plagiarism,致敬的英文是homage。放到實際的操作上來說其實兩者是一樣的概念:就是把別人做過的東西拿過來重做一次。抄襲不代表完全一模一樣;致敬也不僅是只有一點點像而已。每一個不同的領域對於抄襲和致敬的界線和接受度都不同。如果你去Google搜索「致敬」和「抄襲」這兩個關鍵詞,你會發現最多人討論的是電影裡的的致敬和抄襲。這不是我今天要討論的重點,我今天要討論在三個不同領域裡面對於致敬和抄襲的分界和判斷。

學術界的引用和抄襲

首先我們來談談學術界。抄襲是學術界的大禁忌。相信大家應該都聽說過某某大學校長因為被人發現以前發表的論文有抄襲的嫌疑而被除職的新聞。這種新聞一陣子就會出現一次,我想大家一定都覺得很奇怪。既然學術界大家都知道抄襲不可為,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學者會屢次的挑戰這個禁忌呢?這就要講到學術界的一個常見也常被誤解的觀念「引用文獻」。

根據學術界的共識,當你用了一個不是你自己發明的概念的時候,你一定要清楚的標明出來這個概念的出處,這就是所謂的「引用文獻」,英文叫做crediting sources。我相信任何讀過大學寫過研究報告的人都知道學術研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步一步的向前邁進。沒有任何一個做學術研究的人可以完全靠著自己而不靠著前人的研究做出任何的成果。既然所有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打下的基礎上,我們很自然的要把別人的功勞歸給別人,我想這一點不會有人有所質疑。問題出在引用多少的文獻是可以接受的?

舉例來說,有的學生在寫研究報告的時候會去網路上搜索是不是有人寫過類似題目的報告,通常都會找到至少好幾篇類似的報告。然後,這些略有小聰明的學生就會把這些網路上找來的報告剪貼剪貼然後重新拼湊成他們的報告。為了表示他們有遵守引用文獻的規定,這些學生還會正確的引用這些網路上蒐集來報告。如果你對引用文獻的認知是只要正確的提供文獻的來源和出處就可以了,那他們的確是做到了,但是這樣就夠了嗎?難道提供正確的引用文獻就不算抄襲了嗎?

答案是「錯」!

引用文獻是應該的,但是如果你過度的引用同一份文獻,那就成為抄襲。至於多少算是過度的引用在學術界並沒有一定的共識。重點是你在引用文獻的時候要小心,不要以為你只要提供了正確的文獻來源就沒有抄襲的問題。

鋼琴的設計和抄襲

第二個我要討論的領域是鋼琴。鋼琴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樂器,而當今世界上至少有上百家製造鋼琴的公司。對於一個不懂鋼琴設計的人來說,每一台鋼琴看起來都是一樣:不管什麼牌子的鋼琴都有88個琴鍵,而且每一台鋼琴的琴鍵都是一模一樣。打開鋼琴的上蓋就會看到一個鐵的骨架,上面有很多不同長短的琴弦,另外還有擊槌…等等。基本上每一台鋼琴都有類似的零件,差只差在骨架的設計、每一條琴弦的長短和擊槌接觸的地方、以及其他很多細微一般人注意不到的地方。縱然如此,其實鋼琴的設計一直一來都是天下一大抄,大家抄來抄去,真正的差異其實很小。舉例來說,當初Yamaha開始製造三角鋼琴的時候就是把Steinway & Sons的設計抄來做小幅度的修改。這裡要再次提到Steinway這個家族對鋼琴界的貢獻。真的,今天世界上所有的鋼琴多多少少都有史坦威鋼琴的設計理念和影子在其中。甚至有的鋼琴公司大辣辣的在他們的官網上宣稱他們的鋼琴是完全仿製史坦威的(Brodmann PE-187就是複製的Steinway & Sons Model A,只是Brodmann比Steinway便宜很多)。這種事如果發生在學術界,這家複製鋼琴的公司早就被鞭笞至死了,但是在鋼琴製造業大家似乎早已見怪不怪。

手錶的致敬和假錶

最後來談談手錶。如果你對手錶稍有研究就會發現市面上的手錶很多都長的很像,甚至一模一樣。舉例來說,這篇文章開頭的那張照片中間的手錶是Rolex Submariner,旁邊兩支則是別的公司生產的。Rolex Submariner是勞力士在1953年推出的手錶。1962年美國好萊塢推出了一部名為Dr. No的電影,電影的男主角由一位出道好一陣子但是不太紅的年輕英國演員飾演一位英俊瀟灑又風流惆悵的英國情報員,而他的配錶正是這支Rolex Submariner。當然,我想大家都知道這位演員的名字叫做史恩康納萊 Sean Connery而他飾演的角色正是史上最出名的電影情報員007 詹姆士·龐德 James Bond。Rolex Submariner想當然一夜之間成為全世界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手錶,剩下的歷史我想就不用說了。

Rolex Submariner作為007的配錶和上層社會的一個表徵,它的售價可不是一般人買的起的。一支新的Rolex Submariner至少要美金$7,000(約合台幣20萬),美國和歐洲的有錢人不像台灣中國這麼多,因此就有很多公司生產了長的像Rolex Submariner的手錶來向勞力士「致敬」。其實所謂的致敬就是抄襲,長的一模一樣,一看就知道是從哪裡抄過來的。但是在手錶界,只要你不要連品牌名稱都抄襲,其他的你要怎麼抄基本上是沒有人管你的。如果你把品牌名稱也一起抄了,那就成了假錶,是會被警察抓的。只要你不要在你生產的手錶上放上Rolex的名字和商標,你要怎麼樣都可以。於是,市場上便充斥著各種向Rolex Submariner或是其他有名的手錶致敬的產品。

總之,抄襲和致敬的界線在各個領域是不同的,而各個領域對於抄襲的接受度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