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

65 posts

蒙娜麗莎的微笑

前幾天看了一部去年的電影:Mona Lisa Smile(台譯:蒙娜麗莎的微笑)。這是一部講女性自覺的電影。電影的背景被設定在1953年的Wellesley College。Wellesley College是一所非常好的女子大學,不但在當時如此,現在還是全美國一流的女子大學。只是現今的社會男女關係已經遠比以前平等,女性不需要再到女校才能受到好的高的教育,因此讀女校的人也就少了。

電影的劇情其實很簡單:剛從UCLA拿到碩士學位的高材生Katherine Watson(Julia Roberts)帶著雄心壯志來到保守的Wellesley College擔任藝術史的老師。Ms. Watson希望透過她的教學讓當時保守社會下的這些女性菁英學生瞭解到結婚生子並不是女人生命唯一的出路。因此Ms. Watson大力的鼓勵學生去思考生命的意義,去發展個人的才華和前途。當然,Watson的這一切舉動必定引起保守的校方反彈。最後的結局也不出人意料。

說實在的,電影的劇情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峰迴路轉。但是它卻很細膩的鋪呈了人的生命中無法逃避的一個掙扎:「到底我該忍受愛的束縛,還是應該追求孤寂的自由。」

愛情是甜蜜的,但是愛情也是有代價的。現代人往往只想要愛情帶來的甜蜜,但是不願意背負愛情後面的責任與負擔。在另外一部電影The Hour中,Virginia Wolf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在我看來她自殺的原因是因為她的靈魂被禁錮了。她的才華沒有辦法被禁錮在那傳統社會的女性角色中。於是乎她先生對她的愛情反而成為一件說太沈重的負擔:想飛的心無法被愛情所監禁。諷刺的是,當人們真的學會飛之後,卻又發現在無限寬闊的天空中飛翔原來是一件多麼孤獨的事情。於是人類就在這兩端之間不斷的掙扎著…

Mona Lisa Smile這部電影中有一段對話發生在Ms. Watson跟她班上的一個高材生Joan之間。Joan曾經想過要進Yale University的法學院,但是遲遲沒有動手申請。於是Ms. Watson幫助Joan申請並且被Yale接受了。但是Joan卻選擇跟她的男朋友結婚並且要搬到Philadelphia。Ms. Watson知道後很失望,她帶著一堆Philadelphia附近的法學院申請表到Joan住所希望她能考慮。Joan這時跟Ms. Watson說了一番話:「你教我們要看透事情的表象,但是你知道嗎?你自己也沒有看透事情的表象。我知道如果我決定去Yale讀法律,我先生一定會支持我,但是那不是我要的。我寧願成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你在課堂上告訴我們說我們可以做任何我們想做的事,可是在你的心裡你一直覺得做家庭主婦是膚淺的,是不值得的。我只想告訴你做一個家庭主婦跟母親並不會減損我的智慧跟才華,因為那是我經過思考之後所做的選擇。」

我覺得這是一段很有智慧的話。世界上沒有完美的選擇,有得必有失。如果你不懂得滿足你所做的選擇,那你永遠也不會快樂。女人男人都應該要自覺,因為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你很有可能會一輩子都在尋尋覓覓的在不滿足不快樂之中。我以前很喜歡林憶蓮唱的一首歌叫做「不必在乎我是誰」。歌裡面有一段歌詞說:「女人若沒人愛多可悲,就算是有人聽我的歌會流淚,我還是真的期待有人追,何必在乎我是誰」。以前我覺得這段歌詞寫的真好,現在我覺得這段歌詞真是BxxSxx。沒有人愛的女人一點也不可悲,那些不懂得愛自己而需要用別人的愛來肯定自己的存在的女人(和男人)才是真的可悲。愛愛愛,大家都很喜歡講愛,但是當我們還沒有真正的認識我們自己以及神對我們的愛之前,還是少說一點愛吧!

我很久以前就想寫這一篇,但是一直遲遲沒有動手。

在我即將畢業離開德州之前,有一個美國朋友問我有沒有騎過馬,我跟他說沒有。他於是用很驚訝的眼光看著我不可置信的說:你在德州住了三年竟然沒有騎過馬?於是他便約了我一個下午到他阿姨家去騎馬。德州地廣人稀,因此擁有農場的人很多。我朋友的阿姨是個獸醫,也養了一些動物,包括幾匹馬在他的農場裡。於是,在一個陽光普照的午後我跟我朋友來到他阿姨的農場。我這個在台北長大的小孩對馬是一竅不通。看到他阿姨養的馬,我真的不禁讚嘆那馬的高大俊碩。難怪聖經中用馬匹來比喻強壯的國家。

我寫這篇的重點不是要告訴你們馬有多強壯。

當我跨上馬之後,這位阿姨首先教我怎樣握韁繩、如何叫馬停下來、夾腿、前進、轉彎。然後我就開始命令我的馬前進。這時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如果我不把韁繩拉著,這匹馬就會到處亂走。當我命令它往左走的時候,它會偏偏往右走。這時那位阿姨走過來跟我說:馬是會試人的。因為我不是它的主人,因此馬會試我。阿姨告訴我說:當你騎在馬背上的時候,你一定要讓這匹馬知道誰是當家的。當你命令它往左走,你就一定要扯著韁繩讓它往左走。如果你不在一開始就讓它知道你在當家,馬就會開始撒野了。然後它就會不會你聽你的了!

聽那位阿姨跟我說這些,我心裡很是震撼。原來在某些地方人跟馬還蠻像的。

雖然我的外表斯文,又從小被人看做乖小孩,但是從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的身體裡面住著一隻瘋狂的野獸。外表的斯文其實是騙人的。當野獸被關著的時候,我可以是個很乖的小孩,但是當野獸被放出來的時候,那就不是我自己能夠控制的了。我不知道別人有沒有這樣的感受,但是我自己知道我裡面的野獸瘋狂起來不是我能控制的。於是我常常有這樣的掙扎,就是我裡面的野獸很想要衝出來,可是我的理智拼命的壓著那最後的一道柵欄,以避免混亂的到來。

很不幸的是,當我年紀越來越大,我發現那隻野獸的力量也越來越大。也有越來越多的時候理智不能再控制它了。

感謝神,因為祂做了我的主!如今祂拉著韁繩帶領我前行,而不是我自己撒野似的四處亂奔。對於很多不認識主耶穌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覺得信了主耶穌是一種束縛,因為很多事情以前可以做的現在都不能做了。對我來說,認識主耶穌是一種祝福,因為我知道我裡面的罪行是多麼的瘋狂。如果不是主耶穌的血赦免了我的罪,如果不是聖靈在我生命中掌權,我今天可能是一個深具毀滅性的野獸。

感謝神,因為祂救了我!如今他不僅是我的主人,也是我的愛人。當然,我偶而還是會聽到我裡面的野獸發出吼哮,但是我不再擔心它會衝出來,因為我知道有從父神與主耶穌來的聖靈在管理它。正如保羅在加拉太書中所說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並且我如今在肉身活著,是因信神的兒子而活;他是愛我,為我捨己。」

友情

以下是我這幾天最常聽到的對話,所以把他公布一下:

女:「嘿!情人節有什麼打算呀?」
男:「(一臉莫名其妙的樣子)情人節?什麼時候阿?」
女:「這個禮拜六呀!」
男:「喔!」(繼續做剛才還在做的事情)

嗯!情人節!情人節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
對女生來說可能有,對男生來說只是另外一個得花錢的節日罷了!

繼續來討論Everybody’s Normal Till You Get to Know Them這本書。作者在書裡提到說,今天在我們的社會中很多人把「友善」跟「友情」混淆在一起。很多人以為對你友善的人就是你的朋友。就像很多人以為交際應酬場上的人是你的朋友,或是那些你在酒吧裡遇到的帥哥美女是你的朋友。因此衍生出了一個現象就是大家常常在交際,把交際當作建立友誼的方式。

“We live in a world of networking, contacts, Rolodex files, quid pro quos. But when the relationship isn’t strategic anymore, when the sales dry up, when the plane lands – the relationship is over (Ortberg, 2003, p. 51).”

作者從聖經中舉了一個真正的友誼的例子。

有一天耶穌來到迦百農,那是一個在加利利湖邊的小鎮。小鎮上的人聽說那個會行神蹟的耶穌來到鎮上,便紛紛聚集到耶穌所在的那個人家中要看耶穌。因為聚集的人太多了,那房子完全擠滿了人,連門口外的空地也擠滿了。在這迦百農的鎮上住了一個癱瘓了人。在耶穌的時代沒有電動輪椅也沒有所謂的殘障保護法。你如果癱瘓了就只能每天躺在床上,自求多福啦!一個癱瘓的人在耶穌的時代什麼都沒有,誰要做癱子的朋友?做癱子的朋友能有什麼好處?可是這個癱子有四個好朋友。他們聽說耶穌來到鎮上,便想到他們躺在床上的朋友。「嘿!聽說這個耶穌會行神蹟醫病,如果我們把我們的朋友帶去,說不定耶穌會醫好他。」所以他們到了這個癱子家裡,把他們的計畫跟他說了。基本上癱子是沒有能力說不的,因為他能做的也只有躺著。所以這四個朋友就抬著這個癱子來到耶穌所在的地方。沒想到那裡人多到連門口的空地都擠不進去了,怎麼有可能讓四個人還有一個被抬著的癱子進到耶穌所在的屋子裡去呢?這時四個人中的年紀最長的說話了:「我們得想想辦法,這樣下去我們是不可能讓我們的朋友見到耶穌的。」四個人中最鬼靈精怪的一個說:「不如我們在那個房子的屋頂上開個洞,然後把他從上面放下去。」(中東地方的房子多是平頂,屋頂是可以從外面上去的。當時的屋頂多是用紅土推起來的,因此要開一個洞並不需要電鑽鋸子之類的工具)「喔….這….有沒有別的辦法呀!」在實在想不出其他辦法的情況下,這四個人拆了人家的屋頂,把他們的癱子朋友放下去。耶穌看著他對他說:「小子,你的罪赦了。」這癱子就這樣得了醫治。

如果這癱子沒有這四個朋友,他一輩子都得躺在床上。這是友情!真正的友情是當你知道你不可能從對方身上得到任何的回報,而你仍然願意付出你的心力去幫助和關懷對方。

誰來讀書

很奇怪,以前修課的時候常常覺得時間過的好慢,怎麼那麼久學期還不結束。現在開始寫論文,忽然覺得時間過的好快,怎麼才轉眼之間已經二月了?本來我希望在一月中能夠通過我的論文mini-prospectus審查,結果上上個禮拜跟我教授開會之後決定要進行另外一個大修改,看來我是不知道到什麼時候才能畢業。算了,反正上帝知道什麼時候我應該要畢業!

今天下午去開信箱的時候發現一封出版社寄來的信,打開一看原來是稿費。這應該是我這輩子第一次收到稿費吧!心情頗好。這突然讓我想到昨天在我的留言版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留言叫我幫他寫兩篇讀書心得報告然後寄到他的電子郵件帳號。看了那篇留言我真是啼笑皆非。如果你真的要我幫你寫讀書報告,那你是不是應該要付我稿費呢? Anyway,讀書報告你還是自己寫吧!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要讀什麼書,我倒是可以給你一些建議。請E-mail到我的電子郵件信箱!

談談我最近在讀的兩本書好了。最近除了要讀那1000篇跟論文有關的期刊文章外,還另外讀了兩本書。一本是前哈佛大學校長Derek Bok寫的”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 :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Bok在這本書裡談到商業化行為對於美國大學教育各個層面的影響。如果你對教育政策和教育行政有興趣的話,你會發現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當然,我知道你們大部分的人對教育政策都沒有興趣,所以我就不跟你們多談了。當然,如果你真的想要討論,請E-mail到我的電子郵件信箱。

另外一本我最近在讀的書是John Ortberg寫的”Everybody’s Normal Till You Get to Know Them“。光看書名我就已經愛上這本書了。所以我快快的去買了一本,果然是一本蠻有趣的書。他用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來形容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記得當百貨公司大特價的時候,常常會有一個特別的區,裡面的東西都很便宜,但是每一件物品上都有一個標籤”as is” – 意思是說這一區的東西都有瑕疵,因此貨物既出,概不退換。你如果要買,就自己承擔這個風險。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身上也都有這樣的一個標籤”as is”。自從人犯了罪離開神之後,我們就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也許有些人看起來很正常,但是當你真正認識那些人之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正常」的。當然,對很多人來說最困難的是承認自己也是一個「不正常」的人。以前我也以為自己是個「正常」人。但是當我越來越多認識主耶穌,並且從主耶穌的角度來看我自己,我就越多的看到自己的「不正常」。我常常想到使徒保羅說他自己是個「罪魁」,但是因為主耶穌的恩典,他能夠在 神面前成為潔淨的。每次想到這裡我心裡就充滿了感謝。其實我是個比罪魁還壞的罪人,但是 神仍然拯救了我,而我今天能夠靠著他豐盛的恩典過著一個豐富而喜樂的生活。這真不是我配得的,而是 神的恩典。

這兩本我提到的書都沒有中譯本,所以你如果想看,就練練英文吧!

Citizen King

你聽過黑人牧師講道嗎?如果你聽過,你一定知道黑人牧師講道特有的那種Power!那種從靈魂深處吶喊出來的power!

你聽過Martin Luther King, Jr. (金恩博士)講道嗎?如果你聽過Martin Luther King講道或是演講,你就知道他的power比一般的黑人牧師還要強100倍。

這個世界上我最敬佩的人不是孫中山、不是蔣介石,而是Dr. Martin Luther King, Jr.如果你對美國的黑人民權運動有點了解,你便知道在當時的各種逼迫之下要堅持Non-violence(非暴力手段)的抗爭需要多大的勇氣跟毅力。當然,Martin不是神,Martin也有失敗的時候,也有灰心喪氣的時候。但是我從他身上學到的是不管在任何的情況下都緊緊的抓著神的應許,並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

1968年二月四號,Dr. King在他所牧養的亞特蘭大Ebenezer Baptist Church講道的時候談到如果有一天他死了,他希望人在家他的追思禮拜上說些什麼。這篇講道被我印出來貼在我的牆上,因為我真的非常喜歡這篇講道。這裡是其中的一段:

I’d like somebody to mention that day that Martin Luther King, Jr., tried to give his life serving others.
I’d like for somebody to say that day that Martin Luther King, Jr., tried to love somebody.
I want you to say that day that I tried to be right on the war question.
I want you to be able to say that day that I did try to feed the hungry.
And I want you to be able to say that day that I did try in my life to clothe those who were naked.
I want you to say on that day that I did try in my life to visit those who were in prison.
I want you to say that I tried to love and serve humanity.

If I can help somebody as I pass along,
If I can cheer somebody with a word or song,
If I can show somebody he’s traveling wrong,
Then my living will not be in vain.
If I can do my duty as a Christian ought,
If I can bring salvation to a world once wrought,
If I can spread the message as the master taught,
Then my living will not be in vain.

在Dr. King發表完這篇講道後兩個月,西元1968年四月四日,Dr. Martin Luther King, Jr.被人刺殺身亡。

Dr. King離開了,但是他把一個有公義與愛的夢留給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