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49 posts

美國高等教育未來研究方向

美國著名的高等教育學者 Ernest T. Pascarella 在最新一期的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中談到十點未來美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方向。也許台灣的高等教育研究者也可以參考一下:

  1.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or information being analyzed
  2. Reassert the importance of replicating findings
  3. Expand our notion of diversity
  4. Acknowledge 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of the American postsecondary student population by estimating conditional effects
  5. Bring systematic inquiry to bear on the rational myths of higher education
  6. Extend and expand inquiry on previously ignored students and institutions
  7. Investigate the full range of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8. Conduct studies that uncover the “why” of an intervention’s impact
  9. Map the role of within-college experiences on life after college
  10. Continue to take periodic stock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o establish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might go

翻成中文大概是這樣:

  1. 加強研究資料收集的可靠性
  2. 複製過去曾經做過的研究(以判定過去的研究結果是否可靠)
  3. 擴大「多元化」的定義
  4. 認清學生差異性日漸增大的事實並依此調整研究方法與預測
  5. 以系統化的研究方法來檢驗高等教育管理上的迷思
  6. 加強對於過去被忽略的學生族群以及大學校園的研究
  7. 全面性的研究資訊科技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8. 探索「為什麼」某些政策或方法會對學生產生影響
  9. 對照研究特定大學時期經驗對於學生畢業後之影響
  10. 不斷的彙整過去的研究成果將其集結成冊

資料來源:
Pascarella, E. T. (2006).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Ten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7(5), 508-520.

讀者來信:談教育

Hello,

girl.jpg前一陣子,為了文言文的文章一直被刪減跟學生中文程度低落的現象,文學大家余光中跟教育部長杜正勝槓上,那時余光中就說了一句話:「一百年後,還是有人會記得我的書、讀我的書,但是今天你為教育政策辨護的話,一百年後人家早就忘光了。」後來,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裁示,政治人物不應該與學者起爭執。政治人物,應該要廣納各方的建言才對。

其實我覺得台灣現在的大學教育專業科系,走向也愈來愈不明。在普遍台灣人的心目中,教育系就是等同於師資養成科系。但是在少子化及師資培育証照取得鬆散下,造成裁班,師資過剩,讀教育系的誘因不再,教育系的錄取分數直直落(台灣主要還是依據聯考來選填科系)。隱憂的問題在,這幾年各校所成立的教育系所,要如何因應教育部建立自以為的”退場机制”,說是為了要控制師資培育品質,其實是為了控制師資培育人數,現在儲備的中小學教師已達十萬人(就是人家稱的流浪教師) 是不是許多教育系所要被迫轉型了?

不過,換個念頭想,在高學歷的趨勢下,中小學教師再單以學士學位教書,終會造成家長的質疑(沒辦法,台灣什麼都是看學歷),前些日子看報紙,教育部甚至有意補助專款,開設教學碩士班,讓中小學老師能再進修並取得教學碩士學位。所以,目前所開設的教育系所,是否會轉為提供在職教師進修的角色呢?

說到這,我很好奇的想請問您,那美國諸多的教育系所,進入教育系就讀的大學生,他們的目的又是為何?生涯規劃及後來的發展大多是走向哪方面?

我的回覆: Continue reading

美國大學學費比較

Tuition想要出國留學的人應該都曾經聽別人說過「某某大學的學費比較便宜」、「某個州的學費比較便宜」等類似的傳言。很多人在聽了這些傳言之後便以這樣的標準來選擇他們要申請的學校。不幸的是,這些人常常到了國外之後才發現當初以為很便宜的學校其實沒有便宜到哪裡去,這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為了幫助想要留學的同學更加瞭解美國大學的學費,我在網路上找到了一個網站可以提供你美國大學學費的比較。

美國的州立大學通常把學費分成兩個等級。第一個等級是住在當州的美國人,也就是所謂的州民所付的學費,通常稱之為 in-state tuition 。美國各州對於州民的定義都不一樣,唯一一致的是你必須要是美國公民( permanent resident )才能成為州民,因此國際學生是永遠不可能成為州民的。

第二個學費等級是所謂的 out-of-state-tuition ,也就是非本州州民所要付的學費。通常 out-of-state tuition 大約是 in-state tuition 的三倍到四倍左右。 我曾經聽說有的學校還有另外一個等級的學費是專門給國際學生的,我卻從來沒有看過這樣的學校。我所看過的學校都是國際學生跟外州學生付一樣的學費。

相對於州立大學,美國的私立大學學費通常只有一個等級,不管你是那個州的州民,也不管你是不是國際學生,大家都付一樣的學費。

很多人在比較美國公立大學的學費的時候都是以 in-state tuition 來比較。但是 in-state tuition 便宜的學校不代表 out-of-state tuition 也就比較便宜。例如很多人都說德州的學費比較便宜,其實當你真的比較之後會發現德州的 in-state tuition 真的比較便宜,但是 out-of-state tuition 並沒有比其他州便宜到哪裡去。

如果你想要比較美國大學的學費,最好的去處是 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的年度學費調查(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網站已經變成付費網站,你必須交錢才能使用。如果你不是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的訂戶,我建議你使用美國聯邦教育部所提供的College Navigator)。你可以透過他們的網站過濾你想要的學校。我相信對於想要出國留學的同學會是很有用的工具。

漫談心理諮商(Counseling)留美

很多朋友知道我在美國讀了一個心理諮商的學位之後都來問我要怎麼樣才能出國讀個心理諮商的學位。趁著我現在正在放寒假,就來給你們寫一寫吧!

我把我出國念心理諮商的經驗分成幾個部分來寫:

  • 為什麼要讀心理諮商?
  • 美國的心理諮商研究所讀些什麼?

為什麼要讀心理諮商

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實際上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依我的觀察以及我自己的經驗,大部分讀心理諮商的人在第一年的學習過程中要花很多的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等 到你畢業成為了一個專業諮商員,這個問題仍然會常常縈繞在你腦海裡。我這裡說的「大部分讀心理諮商的人」不是說大部分到美國念心理諮商的台灣學生,我說的 大部分包括美國本地的學生。

所以,為了幫助你自己早點進入狀況,最好現在就開始問你自己「為什麼我要讀心理諮商?」

標準答案A:「因為我想要幫助別人」– 這是一個最常見但是未經深思的答案!

幫助別人的方法有很多種,你可以做生意賺大錢然後捐給慈善機構-這是幫助別人的一種方法。你也可以去從軍保衛國家-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方法很多,為什麼你選擇要成為心理諮商員呢?當我一問這個問題,最常聽到的答案有兩種:

第一、我想讀心理諮商因為別人常常跟我傾吐心事。
第二、我想讀心理諮商因為我曾經被心理諮商員幫助過,而我也想用這樣幫助別人。

讓我們仔細的來檢視這兩種說法:

第一,有些人想讀心理諮商因為他們覺得別人常常跟他們傾吐心事。但是,聽別人傾吐心事跟成為心理諮商員中間還有很大的一段差距。別人跟你傾吐心事可能是因 為你是一個很好的聽眾。沒錯,成為一個好的聽眾是成為一個好的心理諮商員的必要條件。如果你不懂得聆聽你的個案,你是沒有資格成為一個好的諮商員的。但 是,別人的心事偶爾聽聽可以,如果要你每天都聽別人告訴你他對家人如何的不滿、別人如何的虧待他、或者他昨天又聽到一個聲音告訴他從關渡大橋上跳下去,如 此一般一天至少五次,一個禮拜至少五天。有的時候如果值班你還得要24小時待命。你可以想像這樣的生活可不是聽聽別人的心事而已。

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在一開始決定要投入心理諮商的這一行的時候,其實為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幫助別人其實有很大的滿足感。當你看到你所幫助的人從原本的景 況中獲得改善的時候,你不但會覺得滿足,還可能會有小小的虛榮。我並不是說這有什麼錯,因為每個人都必須要從他的工作上得到一些滿足感。但是,當你不知不覺中把自己對於滿足感的需要或是虛榮心的需要擺在你個案的需要之前的時候,你就很可能會害了你個案而不自覺。這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因此,每一個專業的心理諮商員都必須常常問自己,我成為一個心理諮商員、我對個案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到底是為了我的個案,還是為了我自己。

第二、有些人讀心理諮商是因為他們曾經被心理諮商員幫助過,因此也想用這種方式來回饋別人。我對這種人的建議是:「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成為心理諮商員。」心理諮商員除了要具備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以及聆聽別人的技巧之外,還必須要有一些個性上的配合。拿我自己來說吧!當我在Denton County的 家庭暴力以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實習的時候,每天接到的都是一些被虐待或是被性侵害的個案。說實在的,我每天下班回家心裡都很難過,因為我沒有辦法忘記我的個 案。我擔心我輔導的小孩子回家是不是又被虐待了,我擔心我輔導的家庭暴力施暴者回家是不是又忍不住動手打太太了。那一年下來,我看到許多社會上黑暗的一 面,也更多的看到我的軟弱以及真實的自我。我常常感到很無力,因為我能所做的實在太有限。我教那些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他們很多人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又憤 怒,但是他們不知道該如何改變)如何經營他們的婚姻關係,但是很多的時候他們的婚姻已經被他們弄到無可挽回的地步。我看到一些家庭窮到孩子沒有飯吃,而我 所能給他們的卻又那麼的有限。我看到聽到這些心痛的事情,而我能作的只是讓他們知道我聽見了,我感覺到他們的痛。然後呢?個案離開了我的辦公室,我心裡卻 還擔心著他們。所以我說,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當心理諮商員的。如果你不能在離開諮商室後就把諮商室裡的一切留在諮商室裡,那你會當諮商員當的很辛苦。

拉哩拉雜說了一大堆,我只是想告訴想要讀心理諮商的人:成為心理諮商員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認識自己個性上的優缺點以及自己心底最深的需要都是成為心理諮商員必經的路。

美國的心理諮商研究所讀些什麼?

雖然各校的心理諮商系有不同專長,一般來說心理諮商要讀的科目包括:

  1. 諮商理論與技術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2. 團體諮商 (Group Counseling)
  3. 生涯發展/發展心裡學 (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
  4. 心理測驗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5. 多元文化諮商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6. 統計 (Statistics)
  7. 心理疾病及診斷 (DSM-IV)
  8. 專業倫理及實習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acticum)

有一些州(例如:佛羅里達州)要求專業諮商員還必須加修一門人類性心理(Human Sexuality)。另外,依照你的興趣,你可以選修針對不同個案族群所開的選修課。例如:生涯諮商(Career Counseling)、藥物濫用(Substance Abuse)、婚姻諮商(Couple Counseling)、遊戲治療(Play Therapy-這是我們學校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的專長科目)、學校諮商(School Counseling)、藝術治療(Art Therapy)、危機處理(Crisis Intervention)…等等。

以下我就各個基本科目作一些介紹並且推薦一些參考書目:

諮商理論與技術 (Counseling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這門課通常是第一個學期的基本科目。從科目名稱你就大概可以知道要學的是些什麼東西了。這門課除了會介紹你各學派的諮商理論之外,也會教你一些基本的諮商技巧–例如:主動式聆聽(Active listening)…等等。有的學校把這門課開成一個3學分的課,另外有些學校(例如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則開成兩門總共6學分的課。諮商理論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就算是6學分的課也是個概論而已。你自己必須要對你有興趣的諮商理論作進一步的閱讀。

參考書目:

團體諮商(Group Counseling):

團體諮商是心理諮商的一種方式,但它跟個人諮商有很大的不同。團體諮商的課程除了介紹團體動力以及團體諮商所會遇到的特殊狀況外,也會介紹一些常用的團體諮 商技巧。團體諮商的教科書極多,並且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或是個案群常有不同的理論與技術。因此,你必須要針對你想要幫助的個案來研讀相關的書籍。

參考書目:

生涯發展/發展心裡學(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

這裡所指的生涯發展是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而不是Career Development。雖然有很多學校現在慢慢的把生涯規劃(Career Development)或是生涯輔導(Career Counseling)放進必修課之中,我還是把他放在選修部分。但是我要提醒你生涯輔導會是你諮商的生涯中很重要的一個工作。至於生涯發展(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Lifespan),學的主要是一個人從出生到年老所會經歷的生理以及心理發展歷程。可想而知要在一個學期3學分的課程中讀完一個人的一生發展是不可能的。這門課是你以後要常複習的一門課。

參考書目:

心理測驗(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心理測驗是諮商心理學和臨床心理學博士班的重點科目之一,但是一般的諮商碩士課程並沒有放很大的比重在心理測驗上。心理測驗是個重要的科目,但是想在一個學 期三個學分的課去精通心理測驗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對諮商系碩士班的學生來說,學習心理測驗主要的目的是讓你對心理測驗的種類以及常用的心理測驗有個認 識。雖然如此,你還是有機會學到很多你以後會常見到或用到的心理測驗,例如: Minnesota Multiple Personality Inventory II (MMPI2)、Strong Interest Inventory、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等等。

多元文化諮商 (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多元文化諮商在台灣也許不是那麼的重要,但是在美國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白人、黑人、西班牙人、亞裔,各種族都有不同的文化。如何幫助跟不同背景的個案是每個諮商員都必須要學習的功課。Multicultural Counseling 領域中最有名的作者是Derald Wing Sue and David Sue(我們通常稱他們為Sue & Sue)。他們寫的教科書是最常用的一本:

參考書目:

統計(Statistics):

這是很多讀心理諮商的人最討厭的一門課。很多社會科系的人都對數字有恐懼症。但是說實在的,統計真的沒有那麼難。當然啦,我大學讀的是醫學工程,跟我大二的時候修的高等工程數學比起來,統計好像國中數學一樣。為什麼要學統計呢?因為統計是心理測驗的基礎。再者,大部分的社會科學研究都是建立在統計學的基礎 上。如果你不懂統計,很多研究報告你都沒辦法看得懂的。所以,學好統計對你以後的前途是大大有幫助的。

心理疾病及診斷 (DSM-IV):

看這個科目名稱你就應該知道它很重要了!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諮商研究所都要求學生修這門課。由於心理專業在美國分工分的很細,諮商師通常不需要做到心理疾病的診斷。心理疾病的診斷、處方是精神科醫師的責任。雖然如此,熟悉DSM-IV對你一定是有幫助的。我建議你不管系上有沒有要求都一定要去修這們課。DSM-IV stands as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 Fourth Edition”. 最新版的DSM-IV是DSM-IV-TR (Text Revision):

參考書目:

專業倫理及實習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acticum):

實習是諮商員訓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雖然每個學校的實習制度都不盡相同,大體上來說都會要求你在校外的機構或是學校的諮商中心裡擔任實習諮商師至少半年到一年。就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來說,我們首先必須通過一個學期的Pre-Practicum。Pre-Practicum是讓你跟你的同學輪流扮演諮商師跟個案。教授會在這個學期幫助你把你所學的諮商理論及技巧應用在實際的個案接觸中。由於不是真的個案,因此你比較不需要擔心犯錯。Pre-Practicum通過之後,是一個學期的Practicum。我們的Practicum是在自己系上的Clinic擔任諮商師。我們系上的Clinic是開放給一般大眾的,因此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的個案。這是我們系上研究所碩士班的學生第一次接真實的個案,因此大家通常都會很緊張。這個學期通常是由系上的教授和博士班學生擔任督導。通過了Practicum之後,就是最後的考驗了。每個我們系上的碩士班學生必須要自己去找一個實習機構,然後在機構擔任一年的intern。這一年你必須要有600小時的實習經驗,其中的300小時必須是直接的個案接觸。剩下的300個小時可以是督導會議、寫個案記錄、或是做其他諮商相關的事情。

通常到了實習的階段,你的英語聽說能力必須要很好才行。如果你聽不懂你的個案在說什麼,你怎麼有辦法輔導他/她呢?我建議你如果知道自己的英文不行的話,一定要加緊的努力,否則最後會很難過關的。我在修Pre-Practicum的第一個學期就被我的教授給了一個incomplete。我的教授在學期快要結束前找我去跟我說”Daniel, you have very good character and excellent counseling skills, but your English is not good enough to counsel people.” 我只好把回家拼命的加強英文然後把Pre-Practicum再重修一次。希望你們能夠引以為鑑。

最後,專業倫理不一定會獨立出來成為一門課,但是在其他的課程中一定會提到。專業倫理對於從事心理專業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當然,對於非心理專業的人來 說,專業倫理也是很重要的)。心理諮商師會接觸到一個個案心裡最深處的世界或是過去的傷痛。如果你不好好的持守專業倫理,你將會對你的個案造成不可彌補的 傷害。每個機構或是專業組織都有他們的倫理規範。你必須要清楚的瞭解你所屬的機構或是專業組織的倫理規範。我在這裡僅列出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 (ACA) 和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的 Code of Ethics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

拉拉雜雜的說了一大堆,希望對於想要到美國來念心理諮商的人有所幫助。也希望各位諮商界的前輩對於我所談到的這些有所指正。

Woe is I

首先,來個英文考試:

I started dinner after the guests ___________ .
(a) arrive (b) arrived (c) have arrived (d) had arrived

每一個學英文的人都會在某些英文用法上遇到困難。對我個人來說,我在學英文的時候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articles (a, an, the)和prepositions (at, on, in…etc.)。我雖然來美國已經好幾年,而且這幾年都不停的在寫研究報告,我還是常常搞不清楚到底什麼時候該加the什麼時候不該加the;然後是什麼時候該用at,什麼時候用on,什麼時候又該用in。Anyway,寫這篇文章的重點不是要跟你們說我的英文弱點,而是要跟你們介紹我最近在讀的一本書:”Woe is I.”

很怪的書名,但是卻是一本很有趣的書。其實不只是我們這些外國人在學英文的時候會遇到困難,很多美國人在講英文或是寫文章的時候也會犯很多文法上或是語法上的錯誤。(其實很多美國人寫文章寫的亂七八糟,因為他們常常把口語上的非正式用法寫到文章裡去。這點只要改過美國大學生的報告的人都應該有所體會。)Woe is I這本書的作者Patricia T. O’Conner是紐約時報書評的前任編輯,她把許多人在使用英文時常會犯的錯誤整理出來成為了這本書。也許你會以為這是一本很枯燥乏味的文法書,相信我,這本書絕對比你在台灣讀過的那些英文文法書有趣上百倍。以下讓我擷取書中的一段來跟你麼分享:

The Silent Scream: The Exclamation Point (!)

The exclamation point is like the horn of your car — use it only when you have to. A chorus of exclamation points says two things about your writing: First, you’re not confident that what you’re saying is important, so you need bells and whistles to get attention. Second, you don’t know a really startling idea when you see one.
When you do use an exclamation point, remember this:

  • Use it alone (don’t add a comma afterward): “Holy cow!” said Phil.

And keep your voice down. (p. 142)

最後,公布前面那題英文測驗的正確答案: (b). It is said in the book:

No matter what the tense of the main part of a sentence, and no matter how complicated, the verb that follows after should be in either the simple present (arrive) or the simple past (arrived). (p.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