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社會

183 posts

哈佛大學提出大學課程改革方案

Harvard University Logo哈佛大學的大名不知道的人大概不多。雖然哈佛是很多人心目中稱羨的名校,在美國高等教育研究圈中哈佛的地位其實沒有特別的顯著。由於哈佛的學生幾乎是美國各州頂尖學生的集合,這些大學生不需要太多的幫助就能夠自行學習。然而哈佛的大學生只佔了全美國大學生比例的0.01%。在哈佛行的通的事情在其他大部分的美國大學不一定行的通。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能永遠只想到最聰明的學生,我們的各種教育方案必須兼顧不同程度、不同背景、以及不同需要的學生。

雖然如此,最近哈佛倒是做了幾件值得鼓掌的事情。(當然,這一切都是在Lawrence H. Summers下台之後發生的。Summers被踢下台之後前任退休校長Derek Bok被重新召喚出任暫代校長職位。Bok是我頗欣賞的一位學者,看來Bok對教育還是比較有概念。Summers怎麼樣都只是一個政客而已。Anyway,這些是題外話,扯遠了。)第一件事情是哈佛決定取消早期入學政策 (Early Admission)。早期入學政策被批評是上流社會進入哈佛的優待票。對於來自中下階層的優秀學生來說,取消早期入學政策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確保他們有足夠的獎助學金可以支付哈佛昂貴的學費。

第二件事情,也是今天的重點,是哈佛大學的提出大學課程改造方案。在今天以就業市場掛帥的社會裡,很多大學(包括哈佛在內)都越來越傾向所謂All You Can Eat式的大學課程方案。所謂的All You Can Eat就是說學校減少必修課程,由學生可以自己選擇他們想要修的課程,並且由學生自己規劃他們的學位。這種課程規劃的好處是學生可以儘量選擇對於就業有幫助的課程修習。例如說一個資訊工程系的學生可以把所有跟電腦相關的課程全部修完而不去修那些看似生硬無趣的通識課程。這種課程規劃在美國這個凡事講究要有選擇性的個人主義國家頗受歡迎,但施行起來的結果往往是學生專精於某一方面的知識卻忽略了大學教育的整體性。

很多的高等教育學者(包括我在內)都對這樣的課程規劃有所不滿。我們相信大學教育的目的不應該只是訓練技術純熟的知識工人。大學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同時對於全球社會有所貢獻的知識份子。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大學課程規劃必須讓大學生在歷史、文化、宗教信仰、數理各方面都有基礎的認識。

顯然的,哈佛大學的課程規劃委員會也體認到了這個迫切的需要。因此他們所提出的最新大學課程規劃中規定所有的哈佛大學生都必須修習以下的課程:

  • 英文寫作
  • 第二外語
  • 邏輯推理 (analytical reasoning相關課程一門)
  • 信仰與理性
  • 倫理與生活
  • 文化傳統與變遷
  • 美國歷史與全球變遷
  • 世界歷史與全球變遷
  • 生物科學(相關課程一門)
  • 自然科學(物理化學相關課程一門)

我離開台灣已經很久了,因此不知道台灣目前的大學課程規劃是怎麼安排的。也許哈佛的新課程規劃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我們都是這樣尋見的

這是我們教會的廣東組弟兄姊妹自編自導自演的福音短片「我們都是這樣尋見的」。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寫劇本、拍攝、剪接,拍的很像無間道喔!拍得很好,我覺得香港來的還真是有一套呢!看看吧!

若是你想更進一步認識我們教會,請來Bloomington Chinese Christian Church的網站

(本片為廣東話發音,國語字幕)

美國高等教育未來研究方向

美國著名的高等教育學者 Ernest T. Pascarella 在最新一期的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中談到十點未來美國高等教育研究的方向。也許台灣的高等教育研究者也可以參考一下:

  1.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the data or information being analyzed
  2. Reassert the importance of replicating findings
  3. Expand our notion of diversity
  4. Acknowledge the increasing diversity of the American postsecondary student population by estimating conditional effects
  5. Bring systematic inquiry to bear on the rational myths of higher education
  6. Extend and expand inquiry on previously ignored students and institutions
  7. Investigate the full range of impac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8. Conduct studies that uncover the “why” of an intervention’s impact
  9. Map the role of within-college experiences on life after college
  10. Continue to take periodic stock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to establish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might go

翻成中文大概是這樣:

  1. 加強研究資料收集的可靠性
  2. 複製過去曾經做過的研究(以判定過去的研究結果是否可靠)
  3. 擴大「多元化」的定義
  4. 認清學生差異性日漸增大的事實並依此調整研究方法與預測
  5. 以系統化的研究方法來檢驗高等教育管理上的迷思
  6. 加強對於過去被忽略的學生族群以及大學校園的研究
  7. 全面性的研究資訊科技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8. 探索「為什麼」某些政策或方法會對學生產生影響
  9. 對照研究特定大學時期經驗對於學生畢業後之影響
  10. 不斷的彙整過去的研究成果將其集結成冊

資料來源:
Pascarella, E. T. (2006). How college affects students: Ten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47(5), 508-520.

喜樂、禱告、凡事謝恩

Angel過去兩個禮拜在我們家裡發生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兩個禮拜以前的禮拜四晚上,我跟仰晴從禱告會回家之後發現仰晴懷孕了。其實我們本來的計畫是要再一兩個月才要開始懷孕的,因此知道懷孕的當時有一點訝異,也有一點緊張。當然,緊張的是我不是仰晴,仰晴非常的興奮。我卻很擔心自己能不能夠成為一個好的父親。我是一個很容易想太多的人,因此這樣的擔心便蓋過了即將作父親的喜樂。

發現懷孕之後我們便開始上網收集各種關於懷孕的資訊:從懷孕週數和預產期的算法、到懷孕該注意的事項…等等。很幸運的是仰晴並沒有明顯的害喜的症狀,只是變的很愛睡覺。當時我們都很感謝神讓仰晴沒有害喜的症狀,我們也開始為肚子裡面的孩子禱告,希望他一生都在神的帶領之中。而我也開始慢慢的沒有那麼緊張,對於當爸爸的擔心慢慢的轉變成迎接新生命的興奮。於是我們很開心的跟我們的家人還有一些身邊的朋友分享了我們懷孕的消息,我想很多教會的弟兄姊妹也知道了仰晴懷孕的消息。

上個禮拜五是我們第一次去婦產科診所看診。當天我們並沒有跟醫生見面,而是一個護士跟我們談了一下懷孕應該注意的事情,填了很多的表格,然後護士幫我們安排照超音波還有未來門診的時間。護士說我們兩個的家庭史看起來都很正常,我們的懷孕應該會很順利。當天剛好是仰晴的生日,因此我們很開心的從婦產科診所回家,然後一起去餐廳吃飯慶祝仰晴的生日。

說實在的,懷孕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難。我聽說過很多人想要懷孕卻沒有辦法懷孕,也看到很多人懷孕之後吐到不行。我跟仰晴則是第一次嘗試要懷孕就懷孕了,而且仰晴也沒有什麼害喜的情形。我們的生活除了更多的興奮與雀躍之外其實沒有多大的改變。仰晴除了比較愛睡覺還有不能拿重的東西,其他方面還是一樣的做家事、上教會,過著與平常沒有什麼不同的生活。

上個禮拜六晚上我們被邀請到家庭組與廣東組合辦的料理大賽當裁判,之後我們在Hubert家裡開了一個查經班組長的會議。開會開到一半的時候仰晴去上廁所,回來的時候我看到她的臉色不太對,她小聲的跟我說她剛才去上廁所的時候看到有一點血。當我聽到仰晴說有血的時候我腦海裡突然轟了一聲。懷孕流血,我第一個想到的便是流產。我一直以為流產只會發生在高齡產婦的身上,難道流產也會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嗎?當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輾轉難眠,我跟上帝說:「上帝呀,這是你給我們的孩子,難道你又要把他拿去了嗎?」 Continue reading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

Map of Judges士師記17:6, 18:1, 19:1, 21:25

過去這一個學期我們國語組的Campus Group查考了舊約的士師記。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上閔弟兄在三月份講道時候跟你們分享的經文。上閔講到士師記裡面記載的罪惡的循環。首先是以色列人離開神去事奉外邦的神,於是神便用外邦人來懲罰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在外邦人的壓迫之下大大的受苦,終於到了受不了的時候便悔改來到耶和華神的面前,苦苦哀求神救他們。神因為憐憫以色列人,因此便興起士師來帶領以色列人對抗外邦人。一旦外邦人被打敗,以色列人終於有了安逸舒適的生活。但是安逸舒適的生活過了沒多久他們又故態復萌,又開始拜起外邦的神;於是神又使用外邦人來懲罰以色列人。這樣的循環在士師記裡面不斷的出現。

士師記發生在一個人們以自我為中心,各自作自己以為是對的事情的時代。其實你看看我們今天生活的時代,你會發現跟士師記的時代有許多相似之處。士師記總共有21章,裡面記載了以色列的士師總共有12個人。士師記裡面最後一個士師是大力士參孫。參孫是一個非常具有英雄色彩的傳奇人物。他的力氣大到可以自己一個人把城門整個連門框、門栓一起拆下來然後扛在肩上扛到山頂上,他還可以一個人殺死敵人一千人。雖然參孫力大無窮,但是他卻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祕密,這個祕密關乎他整個力氣的由來。就像中國的武俠小說裡面常提到的少林武功「金鐘罩」,練這種武功的人可以把全身上下練的刀槍不入,但是在他全身上下一定有一個地方是他的罩門。這個罩門往往是異常的脆弱,不需要武功高強的對手,只要一個尋常人物在他的罩門上輕輕一點這個「金鐘罩」的武功就可以輕易的瓦解。參孫的罩門是什麼你們可以自己去讀士師記。

我們剛才說士師記總共有21章,可是最後一個士師參孫的事蹟只記載到16章結束。那剩下的五章用來做什麼呢?這五章裡面記載了兩則發生在士師記時期的兩個社會事件。這兩個社會事件比起你今天在報紙上的社會新聞版讀到的社會新聞更駭人聽聞。第一次讀士師記的人讀到士師記的最後常常會非常的迷惑,到底是什麼原因上帝要把這樣的事情記載在聖經裡面呢?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