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04

31 posts

看哪裡

三個禮拜前我寫了一篇文章「當轉眼仰望耶穌」。上個禮拜,我寫了一篇文章「寂寞」。這兩篇文章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且聽我說來。

上個禮拜天是我們教會的聖餐主日(註:給不是基督徒的網友,耶穌在上十字架之前吃最後的晚餐時用餅來代表他的身體,葡萄汁來代表他的血。他要門徒吃這餅並喝這葡萄汁來紀念耶穌的死,一直等到主耶穌再來為止。這就是基督徒所謂的聖餐。),聖餐主日在我們的教會是沒有人講道的。因此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唱詩歌、默想和禱告。那天當我在禱告的時候想到自己最近的心情、寂寞的感覺,我就求神幫助我度過這段低潮。這時聖靈提醒我:「為什麼我會心情不好呢?為什麼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什麼都不會、又沒有人喜歡我呢?」啊!是了,因為我的眼光從主耶穌身上移開了。於是,本來已經昏暗的世界突然間又亮了起來,我又開始看世界上的事,看自己的事。然後呢?然後就是跟別人比:為什麼我的好朋友都結婚有小孩了而我還在這裡獨自跟我的論文奮戰?為什麼別人有我沒有?為什麼我沒有這個那個?

其實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專心仰望主,但是我的天性卻常常不自覺的又把我的注意力拉回地上的事。感謝神的提醒,讓我再次調整我的注意力。我在這裡跟你們分享我學到面對心情不好的方法:第一是要到神面前求神的光照在心裡看有什麼罪尚未解決的,然後認罪悔改。第二是要調整自己的眼光:專心仰望主而不是看自己、看別人。第三是要數算神的恩典。每次當我數算神在我身上的恩典的時候便會發現原來我經歷了那麼多奇妙的恩典是我平常沒有好好記得的。當我數算神的恩典的時候心情就自然的好了起來。

下面要回答網友的問題:

路人甲:
我很好奇,你對你的手札有無回應這事,有何感覺與想法?因為:
1.你寫了很多自己很深層與真實的面貌,而且讀起來感覺很真誠
2.不只一篇,是很多篇。所以我假設:你對來你網站的網友很有安全感,而那樣的安全感有可能是因為你知道他們是誰,甚至認識他們,而且這個網站是你們彼此互通有無,保持聯繫的地方,但,假設若正確,何以沒有人回應手札內容?假設若錯誤,那你如何可以安然自在地說自己??
我實在太好奇了,很想知道答案。你可以選擇答或不答

我其實並不清楚看我網站的是些什麼人。我雖然可以從網站的流量表知道有多少人從台灣來上我的網站以及多少人從美國來上我的網站,流量表卻不會告訴我上我網站的人叫什麼名字。除了那些有留言的人之外,我真的不知道有誰來看我的網站。

至於我的朋友會不會來看我的網站,為什麼他們都不回應呢?Well,跟我很要好的朋友大部分都是超級大忙人,又有家庭小孩要照顧。上網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吧!至於會回應的人大部分都是e-mail給我的。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喜歡把自己攤在陽光下給大家認識的。

我的網站不是專門為認識我的人設計的。我設立這個網站只是因為我喜歡跟別人分享我的生命罷了!

Joke du jour

An old priest was dying. He sent a message for his IRS (美國國稅局) agent and his Lawyer to come to his home. When they arrived, they were ushered up to his bedroom. As they entered the room, the priest held out his hands and motioned for them to sit on each side of the bed. The priest grasped their hands, sighed contentedly, smiled and stared at the ceiling. For a time, no one said anything. Both the IRS agent and Lawyer were touched and flattered that the old priest would ask them to be with him during his final moment. They were also puzzled because the priest had never given any indication that he particularly liked either one of them. Finally, the Lawyer asked, “Father, why did you ask the two of us to come?”

The old priest mustered up some strength, then said weakly, “Jesus died between two robbers, and that’s how I want to go, too.”

寂寞

很多人問我說一個人出國留學最大的挑戰是什麼?功課嗎?英文嗎?金錢的使用嗎?還是人際關係呢?對我來說,出國留學最大的挑戰是怎樣在心情低潮的時候把持住自己而不要怠惰。

記得我以前說過我的情緒是有週期性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段低潮期。我是個很沒有自信的人(雖然外表看不出來),因此當我心情低潮的時候便有自我貶損的傾向,覺得自己什麼都不好,什麼都不會,沒有人喜歡我。其實我知道事實不是這樣的。只是你們都知道,人的情緒常常是不理性的。

一個人在美國讀書不像在台灣-身邊沒有家人也沒有很談得來的朋友。美國這個社會有一點很奇怪,就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很淺薄。也許是因為太注重個人隱私的關係,大部分的美國人都不願意對別人傾吐心事,當然也懶得聽你傾吐心事。這是為什麼在美國心理諮商行業那麼興盛的原因之一。美國人的心事寧可跟心理諮商師或是心理醫師說也不跟好朋友或是家人說。很怪~!

於是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只能打電話回台灣跟我家人吐吐苦水。如果我的家人沒空聽我吐苦水,我就只好寫寫東西,像現在一樣。

我是一個很能獨處也能享受獨處的人。這點從我五年來沒有交過一個女朋友可以證明。當然,這不代表我不想交女朋友,只是沒有遇到合適的對象;加上學校、教會、工作上的忙碌,一眨眼五年就過去了。獨處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寂寞對我來說卻是很大的問題。當我很忙碌的時候往往沒有時間去感覺寂寞。但是當學期結束,交完所有的報告,心情稍微放鬆的時候,寂寞的感覺就會特別的強烈。如果這個時候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刺激,那寂寞的P覺真的是如排山倒海。

我大學的時候有四個很要好的死黨。我們五個人上山下海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起行動。畢業之後當兵的當兵,讀研究所的讀研究所,但是我們只要一有機會就一定會找時間聚一聚。我這四個朋友都不是基督徒,但是他們真的是我很要好的朋友。他們四個都在電子公司上班,因為那是我們大學學的本行。我呢?我退伍之後決定離開醫學工程的本科而轉入心理諮商及教育的領域,然後我就出國讀書了。在我出國的這幾年,我的死黨們一個一個的都結婚了,而他們結婚的對象都是大學時期就已經交往的女朋友,因此也都跟我蠻熟的。到今年的時候還沒有結婚的只剩下我跟另外一個。兩天前,那個除了我之外還沒結婚的唯一死黨寫的一封E-mail給我,裡面只有一句話:「Daniel,恭喜我吧!我要結婚了,只剩你了!」真是簡單明瞭呀!

唉!不是我不想呀!只是放眼望去連可以交往的候選人都沒有,我如何能指望結婚呢?此地台灣人少,偏偏我對美國女孩實在是不敢恭維,於是就只好獨善其身了。其實我不討厭美國女生,只是語言與文化的差距是超過我所能負擔的。當然,好的美國女生我也不是沒有遇過,只是很奇怪的我喜歡相處的人不是已經有男朋友就是已經結婚了。而這裡的台灣女生則似乎對會喝酒跳舞狂歡的男生比較有興趣。至於我這種對喝酒跳舞狂歡沒興趣的窮書生,算了。

其實單身對我來說是一種操練,學習在一個人的時候更愛主、認識神的話語並更多的服事神與服事人。我不討厭單身的生活,只是有的時候我也需要有伴的感覺….anyway.

牢騷發完了,該去圖書館奮鬥了!

犯錯

今天是我這個學期教的最後一堂課,也是學生期末考的日子。本來我以為給學生考卷寫寫就好了,沒想到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我的班上每節上課之前都會讓學生在印有他們名字的出席表上簽名。這是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情,沒什麼大不了的。當然一個學期下來班上大部分的學生我也都認識了,所以就算沒有簽出席表我也大概知道誰有來誰沒來。今天當我跟其他幾個教授和助教在開會的時候,我把禮拜一的出席表拿出來看了一下。結果赫然發現有一個學生明明禮拜一沒有來上課,可是出席表上卻有他的簽名。嘿!這下可好。這表示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這個學生根本沒有來上課,但是他請別人幫他代簽。第二種可能是這個學生來教室簽了出席表之後就落跑了。總之,不管是哪種情況這個學生都已經違反了Academic Honor Code。如果是第一種情況,則那個幫他代簽的學生也違反了Academic Honor Code。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都做過這種事情,也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沒什麼,不要被抓到就好了。但是,在美國的大學校園中違反Academic Honor Code是超級大忌。違反Academic Honor Code的學生可以直接被當掉,也可以被勒令退學。其實你仔細想一想,違反Academic Honor Code真的可以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如果你可以假簽出席表,當然你也可以填假稅表,做假帳…反正不要被抓到就好了。其後果不正是美國這幾年鬧的風風雨雨的Enron、Tyco等大企業會計醜聞嗎?

我把這個情況報告給負責這堂課的教授,他聽了以後非常激動。我看他的眼神似乎就要把這個學生給趕出去的樣子。後來我跟他以及其他幾個P事討論之後決定先讓這個學生考完今天的考試再來處理這件事情。從Student Affairs(學生事務)以及Student Development的角度來說,其實我並不想把學生踢出學校。我以前在Student Right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fice (類似訓育組)處理學生違紀事件的時候常常跟他們說大學是一個教育機構,訓育組成立的目的不是要審判和懲罰學生,而是要幫助學生從他們的錯誤中學到教訓,並且讓他們學到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並承擔後果。

考完試,我把這個學生叫到辦公室來。我告訴他禮拜一上課的時候我並沒有看到他,但是簽名表上有他的簽名。他跟我說他禮拜一來上課簽了名之後想到他有一些要緊的事情要做,所以就在開始上課前離開了。當然,我看的出來他非常的緊張,因為他知道事情不妙了。有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會變的防衛性很重,但是這個學生卻沒有。他承認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他說他並不是故意想要欺騙我們,只是他簽了名之後想到好多事情要做所以就離開了。從他的態度我看的出來他並不是在欺騙或應付我們。當然,一番說教是少不了的。說教之後,我請他到辦公室外面等著,我跟負責這堂課的教授討論要如何處置他。我們討論之後認為這個學生已經知錯,而且他有悔改的態度。因此我們決定對他從輕處份。我叫他回去好好想一想他這樣做是那裡錯了,然後寫一篇報告交來給我告訴我到底honesty、integrality對他的意義是什麼?誠實到底有什麼價值哪?他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

Well,這件事就這樣處理了。自從我學了Counseling和Higher Education之後,常常有機會接觸到一些人在生命中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或是很愚蠢的決定。其實我自己也曾經做過很愚蠢並且讓我後來後悔的事情。有些人犯錯之後會承認自己錯了,然後朝正確的方向前進。另外有些人卻死也不肯承認自己的錯。我很希望這個學生經過這次的教訓之後再也不要犯類似的錯誤了。我們人都會犯錯,犯錯並不可恥,但是不要一錯再錯,或是錯了卻不肯悔改。舊約聖經中的大衛王在犯了姦淫罪並被神的先知斥責之後寫了詩篇五十一篇。這是我最喜歡的詩篇之一,它其中有一段說:

「神啊,求你按你的慈愛憐恤我!按你豐盛的慈悲塗抹我的過犯!
求你將我的罪孽洗除淨盡,並潔除我的罪!
因為,我知道我的過犯;我的罪常在我面前。

神啊,求你為我造清潔的心,使我裏面重新有正直的靈。
不要丟棄我,使我離開你的面;不要從我收回你的聖靈。
求你使我仍得救恩之樂,賜我樂意的靈扶持我,
我就把你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罪人必歸順你。

你本不喜愛祭物,若喜愛,我就獻上;燔祭,你也不喜悅。
神所要的祭就是憂傷的靈;神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A Piano Story

Wishing to encourage her young son’s progress on the piano, a mother took her boy to a Paderewski concert. After they were seated, the mother spotted an old friend in the audience and walked down the aisle to greet her. Seizing the opportunity to explore the wonders of the concert hall, the little boy rose and eventually explored his way through a door marked “NO ADMITTANCE”. When the house lights dimmed and the concert was about to begin, the mother returned to her seat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child was missing.

Suddenly, the curtains parted and spotlights focused on the impressive Steinway on stage. In horror, the mother saw her little boy sitting at the keyboard, innocently picking out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At that moment, the great piano master made his entrance, quickly moved to the piano, and whispered in the boy’s ear, “Don’t quit. Keep playing.” Then leaning over, Paderewski reached down with his left hand and began filling in a bass part. Soon his right arm reached around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child, and he added a running obligatio. Together, the old master and the young novice transformed what could have been a frightening situation into a wonderfully creative experience. The audience was so mesmerized that they couldn’t recall what else the great master played. Only the classic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

Perhaps that is the way it is with God. What we can accomplish on our own is hardly noteworthy. We try our best, but the results are not always graceful flowing music. However, with the hand of the Master, our life’s work can truly be beautiful. Next time you set out to accomplish great feats, listen carefully. You may hear the voice of the Master, whispering in your ear, “Don’t quit. Keep playing.” May you feel His arms around you and know that His hands are there helping you turn your feeble attempts into true masterpieces. Remember, God does not seem to call the equipped; rather, He equips the “cal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