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與社會

183 posts

Career Advice for New Academics

Career AdviceYesterday I saw a friend asking on the Facebook for career advice for new 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als. I am now into my 12th year working as a professional in academia. I thought about career advice for new academics and I have three:

  1. Treat everyone with respect and dignity especially to those you don’t like and those “black sheep”.
  2. Do not stop learning and improving your trade. This should be true for everyone but especially true for academics.
  3. Raise your hand and take on the task nobody wants, and you are on your way to become a leader.

四個國王的故事

Game of Thrones最近看了HBO的影集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讓我有很多想法,其中一項是關於領袖的能力與特質。我會在下一篇文章裡分享我的想法。這裡我先轉貼一篇在我20歲的時候對我影響很大的一篇文章。王鼎鈞的四個國王的故事–世上沒有不穿衣服的國王講的是領導與統御的方法。以下:

四個國王的故事–世上沒有不穿衣服的國王  by 王鼎鈞

第一個故事–祝你生日快樂

王子年滿十八歲的那天,收到國王賜下的生日禮物:一輛靈便的馬車加上兩匹俊美的小馬。王子非常喜歡這兩匹駿駒,上前撫摸了,擁抱了,甚至親吻了,然後問:「這兩匹馬叫甚麼名字?」

國王說:「它們一個叫天使,一個叫魔鬼。」王子笑了,用天使和魔鬼駕車,多麼有趣!他上了車親手揚起鞭子。

第二年,王子十九歲。他從郊外駕車回來,心中一動,想起一個問題。「我的馬,為什麼一個叫天使,一個叫魔鬼?」

慈祥的國王柔聲回答:「孩子,你將來要做國王,你需要天使為你服務,也需要魔鬼為你服務。」

一年又過去了,現在王子喜歡思索比較艱深的問題,有一天,他問他的父親:「我既用魔鬼服務,又用天使服務,我自己是天使還是魔鬼?」

國王回答他:「你既不是天使,又不是魔鬼,你是神。」王子大惑不解:「我怎麼是神?」

國王的聲音更慈祥更溫柔了:「孩子,能說的我都說了,其餘的,願上天啟示你!」

第一個故事的註解

我們常常聽見有人非常憤慨的說:「道德不能使你成功,道德不能使你勝利。上帝站在大奸大惡的人那一邊。殘酷打敗慈善,最殘酷又打敗殘酷。詭詐打敗誠實,極詭詐又打敗詭詐。」不是的,不是這個樣子,你看,這就是「偏激」,歷來偏激的人很難成功。成大功立大業的人,例如國王,他固然不能完全拘守道德,可是他也不能完全違反道德,徹底反德縱能一時成功,最後仍要失敗。對一個國王來說,他需要的是「道德與不道德相互為用。」有很多文章很多書籍分析偉人是怎樣成功的。書中說,偉人必須大公大信大仁大勇。但是書中又說,偉人成功立業守成,使出了多少權術謀略機變。這種矛盾使人困惑。我想那些著作者再多寫一句就統一了–偉人坐著天使與魔鬼並駕的馬車。

古人說「忘戰必亡」,又說「好戰必危」,全看怎樣做恰好。道德問題也是一樣,必須有道德,也必須敢於不考慮道德。「無德必亡。唯德必危。」聖人法天,效法大自然,從人的角度看,大自然是道德的,也是不道德的。「雷霆與雨露,一樣是天心。」這位詩人指出了二者的矛盾統一。謳歌自然的人只看到大自然的一面,例如美景良辰;推崇文明的人也只看到自然的另一面,例如水旱瘟疫。只有「聖人」,他兩面都看見了!都看見了!

盜有道,道亦有盜。成事者必有一德,也或有一惡。或曰,像足球籃球這樣激烈的比賽,從來沒有一個球隊,完全無人犯規,結果贏得冠軍。此語當真?當真。果然?果然。那麼告訴你,也從來沒有一個球隊,完全違反規則,結果也贏得了冠軍。

第二個故事–好人不知亡國恨

從前有一位聖者率領門徒出國考察,來到某個地方,這地方本是一個國家的首都,可是這個國家早已滅亡了。這位聖者是研究興亡治亂的專家,他立即展開調查訪問。他向一個年紀最大閱歷最多的人請教:「貴國為甚麼會滅亡?」

老者搖頭,歎息。

聖者在一旁溫良恭儉讓的等著。弟子們在聖者背後肅立著。良久,那老者說:「亡國的原因是:國君用人只肯任用道德君子。」

群弟子愕然。

聖者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仍然「溫良恭儉讓」。良久,那老者慢吞吞的說:「好人沒辦法對付壞人。」

第二個故事的註解

道德只宜律己,難以治人。道德的效果在感化,但是人的品流太複雜,每個人的動機太複雜,不感無化待如何?感而不化又待如何?「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向。」這句話很含混,倘若落實到「一家讓,一國興讓」,你我都可以大膽的說一聲「未必」。壞人要用壞招兒來對付(有時候)。以大壞對付小壞,以假壞對付真壞。所以朝中要有壞人。而且壞人也能做好事,好人不能做壞事,所以壞人用處大(從國君的角度看)。孔子栖栖遑遑,不論那個國家都待不下去,是因為他自己是天使,他不能忍受與魔鬼並列。車子要兩匹馬才拉得動,坐車的人沒法子只用一匹馬。孔子好像始終沒有發現自己的弱點,荀子旁觀者清,高聲主張「敬小人」。他的意思是,對賢人,用尊敬的心情敬他,對小人,用畏懼的心情敬他。對賢人,用親近的心情敬他,對小人,用疏遠的心情敬他。他提出警告:「不敬小人,等於玩虎。」

一隻麒麟對一群怒虎,請問後事如何?

第三個故事–搬石頭砸腳記

某國王一向重視幹部,愛惜人才。他對宰相說,歷來政治幹部都是拿著儒家的教條自修而成,閉門造車而出門合轍。現在我要更進一步,我要成立訓練機構造就俊傑,培養忠貞。

訓練班成立了,濟濟多士,國王每隔十天親自前往訓話。講的是三皇五帝,四維八德。一年期滿,學員結業,國王親自頒發畢業證書,吩咐吏部安排工作;國王還召見了以第一名成績畢業的學員,此人現年廿五歲,面如冠玉,唇若朱丹,思慮單純,心地善良。各科考卷他都考了滿分,並且,國王的每一次訓話都一字不漏記下來,口誦心惟,念茲在茲。國王一見之下,龍心大悅,印象深刻。大家稱這個學員為狀元。

狀元到了吏部,工作十分努力,但不久他與上級因官吏考績問題發生爭執,他認為上級行事違反了國王的訓示。國王說:「他在吏部人地不宜,調他到戶部去吧。」

他在戶部幹了幾年,年年因為賦稅公平問題面見戶部尚書,引用國王在訓練班講過的話,堅持要改變現狀,使尚書極感困擾。國王知道了,就把這個得意門生又調到工部。

他在工部又幹了幾年,洞察利弊得失,一口氣舉發了六件工程舞弊案,三件工程設計錯誤案。工部尚書嚇壞了,以為國王派人來找麻煩,連忙磕頭請辭。國王慰留工部尚書,把狀元郎調到兵部。

就這樣,他六部的事都幹過,也四十多歲了,可以說一事無成。終於有一天,國王又召見了他。國王還是愛惜他的,以關懷的眼神,用家長的口吻開導他:「你的年紀也已不小了,經過的歷練也夠多了,為什麼依然處處與人格格不入呢?」你猜狀元郎怎麼說:「陛下,我照著您的話在做啊。這一切都是您教給我的啊。」您猜國王又怎麼樣?他板起臉孔,從此再也不理那個狀元了。

狀元非常苦悶,苦悶得非去算個命不可,他把心裏的話都對算命先生說了,最後,他浩然長嘆:「我照著國王的話去做,可是我混不下去!」算命先生沈默良久,終於告訴他:「國王他老人家也不能照著自己說的那些話去做啊!他如果照著自己的話去做,他老人家也混不下去啊!」

第三個故事的註解

既然「那些話」行不通,國王為什麼還要講?他是在說謊騙人嗎?有人認為「是」,我有不同的意見。國王未必能居仁由義,但他必須談仁說義,這是受文化規範,看出文化有偉大的力量。咱們的文化給成功的人架了個框框,做成這個框框的材料就是道德。不管你手上多少血,或是你口袋裏多少骯髒錢,最後得鑽進這個框框,才成正果。

鑽框框的人得先有個「入圍」的資格,就是所謂的「成功」,要掙到這個資格卻不能依賴道德。他在奮鬥過程中「不拘一格」,成了功,再入格。甚至,入格後,有了重大問題,再臨時「出格」,問題解決後,再回到格子裏。唐太宗登基前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兩個哥哥,是謂「出格」,得位後創造「貞觀之治」,是謂入格。香港頗有人以走私販毒起家,當然是「出格」,但晚年富貴後,捐巨款創辦各種公益事業,則又安然「入格」了。正因為有「入格」這一關,所以,「出格」時,只能立功,不能立言。咱們中華文化也優容這些人,獎勵他們「入格」,只要入格,以前的種種「出格」都予以隱諱或諒解。成功的人總希望自己有一篇像樣的墓誌銘,總希望子孫有個像樣的祖先,所以,甘願「蟬蛻」,而且陰德果報之說也還能影響人心,尤其能影響老人。這是中華文化降伏強人的唯一法寶。

說起道德,有人認為道德是虎,可以替他先行開路,他跟在後面應該是無往不利。事實上,正好相反,道德不能自己走路,得有「人」衝鋒陷陣,為它開拓空間,這個「人」並不是尋常人。因此,「侯門仁義存」,偷一條鐵路的人跟偷一條麵包的人畢竟有區別。

國王、各式各樣的王,坐著天使和魔鬼並駕的車,跋涉長途,最後到達「成功」旅館,進入「道德」套房:是一種理想的人生。當然,有人活到九十歲,到底不能「入格」,古代有這樣的皇帝,現代有這樣的老闆。這樣的人,我們只能說不長進,沒出息。

第四個故事–國王是人生的一個角度

天氣很好,國王決定到花園走走,他一動身,侍衛和嬪妃成群跟在後頭。這是國王專用的花園,照例不許有閒雜人等在內,可是,國王看見前面攔路跪著一個人,他似乎在那裡跪了許久,侍衛裝做沒看見他,國王問左右:「那個人跪在那裡幹什麼?」侍衛這才大聲吆喝:「萬歲爺問話啦,還不上前回奏?」

那人的跪姿本來就匍匐在地,聽到命令,就勢用兩掌兩膝爬了過來,連連磕頭:「小人受人陷害,求萬歲爺救命。」

「你是幹什麼的?」國王問。

「二十年來,小人一直給萬歲爺趕車。」

「你抬起頭來。咦?我從沒見過你?」侍衛聽到這句話,故意露出凶惡的面目,喝一聲:「你還不快滾!」那人慌忙起身離開。

國王注視那人的背影,若有所思。他命令:「回來!」國王對左右說:「他的確是我的車伕,我看到他的背影才想起來。」

第四個故事的註解

國王的車伕究竟有什麼冤屈,我們並不關心,我們要談的是他的背,國王只認得他的背。古時馬車馭者在前,乘者在後,乘者抬眼只見馭者的背。乘者既是國王,馭者根本不可能回頭看車內,這時,他的背遠比他的臉重要。在我們想像中,他一定非常注意衣服後領和頭髮的整潔,褲子也不會褪色;至於他是不是每天刷三次牙,倒不重要。

清朝的官服以頂戴和馬蹄袖為特色,這服飾設計的匠心所在是:使居高臨下的皇帝看跪伏在地的臣子活像一匹牲口,只差一條尾巴;不需要尾巴,皇帝哪有機會從後面看他們?

你見過剛剛鑄成的銅像沒有?這時銅像放置在平地上,頭部特別大,孔子或拿破崙都像個傻瓜,銅像根本不是放在地面上由我們「平視」的,是放在高高的基座上供人瞻仰的。那時,由於視線角度的關係,銅像的頭部將依比例縮小,所以頭部不能依人體正常比例塑製,必須放大,以補足人們視覺上的誤差。至於你「平視」時有什麼感覺,那就顧不得了。

團體舞蹈、團體操、樂隊的「插花演奏」,都要從高處俯瞰才好看,隊形設計畫面組合只注意俯瞰的效果,因為評審委員坐在高臺上。較為低矮的席位上有千千觀眾,他們還是買票進場的咧,可是無法遷就他們。

現在可以談談國王用人,國王必須用有才幹的人,但是世上沒有完人,「勇者必狠,智者必詐,謀者必忍」。國王只能看見勇者的勇,看不見勇者的狠;智者只讓國王看見他的智,不讓國王看見他的詐。誰能看見他的狠、他的詐、他的忍呢?那自然是他的同事,尤其是厲害相衝突的同事;還有他的朋友,尤其是失去利用價值的朋友。還有,就是百姓,尤其是無告的老百姓。

國王知不知道他們的狠、忍、詐呢?你說,高臺上的評審委員知不知道地面上的觀眾看見什麼樣的隊形?雕塑家知不知道地面上的銅像有個什麼樣的腦袋?國王當然知道,除非他是低能智弱的昏君,我們能看到的,他都能料到。但是,他也知道那個著名的故事,為了消滅鼠患而養貓,貓吃掉老鼠,也吃掉小雞,就把那小雞犧牲了吧,就算是對貓的獎勵和犒賞吧!

原文刊載於1996年12月13日 聯合報37版

喜愛的字型 – FF Scala & Whitney

Typography最近忙著改學生的報告和論文改得我團團轉。我不知道有多少教授現在還要求學生把報告印出來,我從兩年前就開始要求學生所有的報告都只交電子檔,而且要先經過Turnitin檢查看有沒有抄襲。每天改報告看著Time New Roman實在看到我的眼睛都快要脫窗了。Times New Roman如果印出來在紙上其實一個不錯看的字型。但是一來它實在是太氾濫了,二來Times New Roman在電腦螢幕上(特別是Microsoft Word裡面)真的很不好看,所以我現在收到學生的論文都先把字型換成別的再開始改。

兩年前我寫了一篇文章討論哪些字型適合用來寫英文報告,其中提到不少可以替代Times New Roman的字型。過去這幾年我自己寫的學術論文都是用Minion Pro。Minion Pro並不特別,它看起來方方正正的就像Times New Roman一樣。我相信很多不注意字型的人甚至不會發現Minion Pro和Times New Roman有什麼不同。但是在我的眼中看來,Minion Pro是比Times New Roman好看上很多倍,但是又不會太突出、太有個性,因此用來寫學術報告最是適合。

另外一個我這幾年常用的字型是Lyon Text。我用Lyon Text主要是在寫信函的時候使用,像是給學生的推薦信或是給期刊主編的cover letter。當初會知道這個字型是因為在網路上讀到Typography for Lawyers作者的推薦。Lyon Text比起Times New Roman和Minion Pro都來的豐滿。如果說Minion Pro像是標楷體,那Lyon Text就像是顏真卿的書法體。Lyon Text比起Minion Pro或Times New Roman更有個性。因此,Lyon Text用在長篇的學術論文可能會有點突兀,但是用在個人書信上感覺剛剛好。

今天要介紹的則是我最近愛上的兩款字型。第一款是Martin Majoor所設計的FF Scala。我之前的文章中曾經提到過無襯線的FF Scala Sans,這次我要說的則是同一個字型家族中的襯線字體FF Scala。FF Scala當初是為了荷蘭的Vredenburg音樂廳所設計的。設計師Martin Majoor提到這個字型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十五世紀的字型Bembo與十八世紀的法國設計師Pierre Simon Fournier。我個人覺得FF Scala兼具古典與現代之美,很適合在電腦螢幕上閱讀,印出來也很好看。FF Scala唯一讓我對它有所保留的地方是它的數字1設計太過前衛,看起來像是大寫的英文字I。我並不是覺得這樣的設計不好看,只是擔心如果我用FF Scala來寫學術論文會有審稿人對於這個過於前衛的數字1感到過敏。

Scala

第二款我要介紹的字型則是由Tobias Frere-Jones所設計的Whitney。Whitney的由來跟FF Scala有點類似–紐約的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請設計師Tobias Frere-Jones幫他們設計一套字型,結果就是今天的Whitney。Whitney這款字型的特點是它能夠用在小字體的場合也可以用在大字體的場合。當初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對這款新字型的要求是它用在印刷刊物像是博物館的手冊或是雜誌的時候要好看,同時把它放大成博物館內部的路標或是其他大型標示的時候也要同樣好看。我個人的觀感是Whitney就是美。Whitney跟FF Scala一樣,在電腦螢幕上看起來很舒服。如果你需要把它印出來在紙上它也同樣的好看。

Whitney

總之,別再用Times New Roman了。

從手錶看人生

Watch History一年多以前我開始對於手錶發生興趣,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在網路上,特別是在Watchuweek的論壇閱讀了很多關於手錶的文章和討論。在閱讀了這麼多文章跟討論之後我發現手錶廠在市場上的定位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今天我就要從手錶廠的定位來看人生。

近代的鐘錶製造是從十六世紀中期在瑞士開始的。當時由於宗教改革家Jean Calvin(加爾文)在日內瓦頒佈了法律禁止人們穿戴珠寶,因此日內瓦的珠寶設計師只好轉行去做一個新興的行業:製造手錶。到十七世紀的時候,手錶設計師已經成為日內瓦的一個熱門行業。到了十八世紀,手錶成為瑞士最重要的出口產品之一。儘管當時瑞士的製錶業非常的發達,在十九世紀末以前手錶一直都是有錢的達官貴族才買得起的奢侈品。手錶不普及的原因除了因為價錢高,一般人買不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當時的社會並不需要很精確的計時。活在現代的我們也許很難想像一個沒有鐘錶(也沒有手機)的社會要怎麼運作,但是對十九世紀以前的人來說,太陽就是他們最好的計時工具。當時的人不會因為你約好了要做買賣結果遲到10分鐘而跟你大發雷霆。時間對當時的人來說,差不多就好。

Railway Clock十九世紀的一項發明卻改變了一般老百姓對於時間的看法,這項發明就是蒸汽火車頭與鐵路。鐵路並不是十九世紀才被發明的,但是在十九世紀所發明的蒸汽火車頭使鐵路成為了美洲和歐洲大陸的主要交通工具。鐵路的普及帶來了很多社會和經濟的改革,其中的一項便是對於時間精確度的要求大幅的提升。鐵路的運作依賴的是火車準時的到站和離站。在沒有鐵路的年代遲到10分鐘甚至30分鐘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要搭火車卻遲到30分鐘,那下一班車說不定要好幾天甚至好幾個禮拜之後才會來。鐵路的普及造成人們對於鐘錶的需求大幅上升,我想這應該是十六世紀的手錶設計師所料未及的。

之後我們快轉到二十一世紀初的今天。在過去15年由於手機的普及造成人們對於手錶的依賴大幅下降。在手機普及之前,手錶(或是懷錶)是唯一可以隨身攜帶用以確定時間的工具。20年前的社會不帶手錶的人是少數,今天由於手機已經可以取代手錶對時的功能,不帶手錶的人越來越多。於是乎,手錶從十七世紀的身分地位象徵演進到二十世紀的基本生活所需,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手錶又再度成為一種首飾和身分地位的象徵。

為什麼上面要說那麼多呢?因為要知道手錶的歷史才能夠理解手錶到底在今天的人類社會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還有手錶廠如何看待自己的定位。我把今天世界上的手錶廠分成四類:1.象徵身分地位的錶廠、2.為了滿足人們虛榮心的山寨錶廠、3.不想當山寨卻又想要成為象徵身分地位的錶廠、4.做自己的錶廠。

1.象徵身分地位的錶廠

Patek Philippe這一類型的錶廠以瑞士錶廠為主加上一些其他的歐洲錶廠。他們的共通特色就是價錢昂貴,但是在人們的心目中他們代表的是身分和地位。這類型的錶廠最為人知的大概就屬Rolex(勞力士)了,其他的這類型錶廠還有Omega, Patek Philippe, IWC, Breitling, Longines…等等。由於這個類型的錶象徵的是身分和地位,因此廣受政商名流和影視明星的喜愛。舉例來說,電影007的龐德最常配戴的手錶就是Rolex和Omega。法國前總統Nicolas Sarkozy在模特兒妻子Carla Bruni的要求下捨棄了他原本常戴的Rolex而改戴Patek Philippe。Breitling最有名的代言人大概就是又會演戲又會開噴射客機的John Travolta。

為什麼這個類型的錶這麼貴呢?難道它們比其他廠牌的錶要準確很多嗎?準確度不應該是衡量一支手錶的終極標準嗎?可惜的是答案並沒有那麼的簡單。象徵身分地位的錶不一定比其他便宜的錶來得準確,甚至很多時候反而更不準。況且,過去二十年瑞士生產錶的心臟-機芯的公司被大量的併購和整合,如今大部分的瑞士名錶裡面裝的機蕊其實都是一家叫做ETA的公司製造的。除了極少數(兩隻手數的完)的瑞士錶廠還在自己設計和製造機蕊,其他的所謂名錶裡面的心臟不是現成的就是稍作修改的ETA或是Sellita機蕊。ETA的機蕊很貴嗎?在網路上稍微搜尋一下就會發現其實ETA的機蕊就算單買最貴的也不過美金$600左右,最常見的ETA機蕊則是美金$200左右。這是單買的價錢,錶廠大量購買價錢一定更低。

既然大家的裡子都是不到一千元美金的ETA機蕊,為什麼所謂的瑞士名錶可以一支賣到美金一萬甚至十萬呢?這個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瑞士錶廠中的確有一些是經過多年的努力建立起好的聲譽,因此人們願意用更高的價錢來買他們的錶。瑞士錶廠中也有一些只因為打著「瑞士錶」的名號就順理成章的把錶賣得很貴。那些買瑞士錶的人也可以被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那些靠著自己多年的努力終於有能力買到一支瑞士名錶的人;第二類則是那些含著金湯匙出生,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買到昂貴瑞士名錶的人。這兩種人,就像那些所謂的瑞士名錶,光從外表看是沒有辦法分辨誰是自己努力、誰是祖宗庇佑的,惟有經過長時間的相處或是經歷挫折磨難(錶壞了)的時候你才能真正的看得出誰的好名聲是應得的。

2.為了滿足人們虛榮心的山寨錶廠

Real vs Fake Omega Seamaster所謂的山寨錶就是假錶,也就是外表打著瑞士名錶的廠牌但是其實是仿造的。假錶的賣價往往不到真錶的十分之一,有的時候甚至不到百分之一。你可別以為假錶都是粗枝濫造的,中國大陸所製造的假錶不只在外表上幾可亂真,有些假錶甚至機蕊都用上跟真錶一樣的ETA機蕊。既然假錶跟真裱裝的是一樣的心臟,外觀看起來又一模一樣,那假錶到底假在那裡呢?假錶假在沒有那些昂貴的瑞士錶廠所提供的售後服務。但是既然假錶這麼便宜,何必要售後服務呢?錶壞了再買一支不就好了嗎?

看到這裡各位看倌可能以為我贊成人們買假錶,其實不是的。我認為錶是一種藝術品。假錶也許走的跟真錶一樣好,但是假錶代表的是一種設計上的瞟竊,並且盜用別的公司的名聲來從事不法的謀利行為。我認為製造假錶是不對的,但是假錶市場的存在證明了一件事情就是大部分昂貴的瑞士錶就材料上來說是不值那個價錢的。而那些買假錶的人之所以買假錶為的是希望藉由真錶所代表的身分地位來提昇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地位和聲望。戴假錶的人其實本身就是一支假錶–他們沒有真錶的實力來正大光明的贏得別人的尊重(不管這種尊重是努力得來的還是祖宗庇佑的),因此他們就用虛張聲勢和晃人眼目的旁門左道來尋求真錶在人們面前所得到的欽羨和光彩。會被別人戳破嗎?不一定,因為只有極少數真正懂門路的行家和高手看得出假錶與真錶的分別。但是在假錶的心中他永遠知道自己只是一支假錶。

3.不想當山寨卻又想要成為象徵身分地位的錶廠

Stuhrling Original IMPERIUM TOURBILLON這一類的錶廠的定位很尷尬,它們不齒做假錶,但是他們又沒有本事或是不想付上代價成為象徵身分地位的錶廠,因此他們決定用一些造勢的手段來達到成名的目的。第一種最常見的造勢手段就是把手錶的定價(MSRP)訂得非常的高,但是實際售價卻很低,有的時候甚至不到定價的十分之一。舉例來說,Invicta Men’s 0361 Reserve Collection Venom Chronograph Black Polyurethane Watch的原定價是美金$2,495,但是在Amazon上只要不到美金三百元就可以買到。這些錶廠之這麼做是因為這是一種很有效的行銷策略–不懂錶的人常常會把價格(price)視為等同於價值(value)。這些占消費者中大多數的人認為越貴的錶就代表品質越好,或是越有身分地位的象徵,因此當他們看到一支錶的旁邊寫著定價美金三千 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的會認為這一定是一支非常名貴的錶。實際上這支錶真正的售價還不到定價的十分之一。

第二種常見的造勢手段是給自己取一個很像瑞士名錶的品牌名稱,把錶的外殼做的漂漂亮亮,但是錶殼裡面裝的機蕊卻是低水準的次等貨。這一類的錶廠以Stuhrling Original為最有名的代表。Stuhrling Original號稱是一家瑞士錶廠,他們的錶殼設計有一些也真的很不錯(雖然也有很多是抄襲別家錶廠的),但是Stuhrling Original除了老闆本人跟瑞士有點關係外,他們的錶跟瑞士一點關係都沒有。Stuhrling Original的錶從機蕊、機殼、到組裝完全都是在中國大陸製造的,只有最後出廠前的微調是在香港進行。Stuhrling Original有的時候號稱他們的錶是在香港製造,畢竟Made in China在錶的世界裡是很被人瞧不起的,其實香港只是他們最後出貨的地點而已。這讓我想起以前台灣的政治人物常在他們的履歷上寫著「哈佛大學進修」或是「史丹佛大學進修」。其實,他們所謂的進修不過是在哈佛大學或是史丹佛大學讀過一、兩個學期的語言學校罷了。這種政治人物遇到真正懂得內幕的人可能一下子就被揭穿了,但是對於大部分不求甚解的選民來說,這種膨風的學歷有的時候還蠻有效的。

Rolex Submariner Invicta 8926這一類型的錶廠中還有一些很令人困惑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前面提過的Invicta。Invicta是一家號稱具有瑞士血統的美國錶廠。Invicta不像Stuhrling Original一樣打著瑞士錶的名號但是內裡裝的卻是毫不值錢二等機蕊,Invicta的手錶所用的機蕊大部分不是瑞士製造的就是日本製造的。對於真正識貨的手錶收藏家來說,Invicta的裡子其實是很不錯的。但是Invicta很喜歡在手錶的外型設計上「拷貝」其他非常非常有名的瑞士經典名錶。舉例來說,Invicta 8926ob Pro Diver Collection Coin-Edge Automatic Watch這支錶乍看之下跟Rolex Submariner長得實在太像了,像到連時針的設計都一模一樣。當然,你不能說Invicta 8926ob是假錶因為它是打著Invicta而不是Rolex的品牌,而且細節上Invicta 8926ob和Rolex Submariner還是有很多不同。Invicta 8926ob裡面裝的機蕊是日本Seiko(精工)子公司所生產的NH35A,這是一個廣受收藏家好評的機蕊,因此收集Invicta 8926ob的收藏家其實不少,但是對於Invicta的拷貝行為不爽的人也為數不少(特別是那些擁有Rolex Submariner的人)。我覺得Invicta就像一個有實力卻極度缺乏自信的人–他雖然有能力可以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但是因為缺乏自信,不敢承受失敗的風險,因此他寧願重複別人走過的路。結果是他什麼事情都做的不差,但是他永遠無法從別人的光環下找到自己的特色和掌聲。結果錢是賺到了,名垂青史卻是不可能。

4.做自己的錶廠

Seiko Orange Monster世界上除了瑞士錶之外最有名的錶廠大概就屬日本的三大錶廠:Citizen(星辰)、Seiko(精工)、和Orient(東方)。日本的製錶歷史沒有瑞士那麼長久,但是日本的錶廠經過一百年的發展和成長也已經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日本錶廠的特色是他們不浮報定價(MSRP),他們也不為了成名而仿造暢銷的瑞士名錶。相反的,日本錶廠專心的研發新的製錶技術像是Citizen的Eco-Drive和Casio的G-Shock。他們也不吝於生產價格大眾化的高品質手錶。我想大部分的手錶收藏家都同意以性價比來說,日本錶廠的錶是絕對是最超值的產品。雖然日本錶廠不像瑞士錶廠一樣代表著身分地位的象徵(很少有人會羨慕別人手上戴著的日本錶),但是日本錶廠就像是腳踏實地的中產階級–雖然外表沒有閃耀的光芒,但是內裡卻是勤奮耕耘、堅毅不拔。當然,日本的三大錶廠不是唯一做自己的錶廠,還有一些歐洲錶廠和美國錶廠像是Christopher Ward, Timex, 和電子錶大廠Casio也算是此類的錶廠。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察。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錶廠不在我的分類之內。舉例來說,很多的服飾品牌也有製造手錶,也就是所謂的fashion watch,像是FossilCalvin KleinMichael KorsKenneth Cole。很多手錶收藏家對於這些所謂的fashion watch很不屑一顧,但是我個人的看法是fashion watch中其實有一些不錯的錶。舉例來說,Calvin Klein跟Omega一樣都是屬於Swatch集團的品牌,他們用的機蕊也都是瑞士製造的ETA機蕊。Fossil和Michael Kors的石英錶機蕊大都來自Citizen集團旗下的Miyota。說來說去,手錶這種看似平凡的東西,有的時候卻可以從它上面看出帶手錶者的性格和人生態度。

一件新聞兩種觀點

美國的聯邦最高法院剛剛宣布了對於Arizona州自行制定的移民州法的判決。判決的結果是大部分Arizona州的移民規範都被判無效。唯一有效的是州警可以要求任何被他懷疑可能是非法移民的人出示移民證件。最高法院法官認為移民法是聯邦政府的權責,州政府不得制定與聯邦移民法相衝突的法規。最高法院判決的全文在此:Arizona v. United States

非法移民是一件在美國吵的很熱的新聞,因此最高法院的判決一出來美國各大新聞媒體立刻以頭條報導。有趣的是同樣的一件新聞,卻有兩種不同的觀點。有人說Arizona的移民法規被打敗了,有人卻說被確認了。實情到底是怎樣,恐怕只有那些願意花時間去讀最高法院判決原文的人才知道。